古老天文台認證的復權之路─法國貝桑松天文台(上)

Oct 21, 2014

Observatory of Besançon Visiting。

由天文台鑑定機械計時器的精準度,其實是從17世紀為了航海鐘而開始訂定,至今官方天文台認證,也成為機械錶精確、可靠的最重要依據。隨著高級製錶工業的復興,為了不讓瑞士天文台專美於前,歐洲其他國家重要的天文台,也重新開放精準度認證的服務,而擁有135年歷史的法國貝桑松天文台,即是其中之一。

天文台認證的歷史起源

機械錶是現下高級鐘錶市場的主流,至今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機械錶是由瑞士所製造,而擁有所謂瑞士官方天文台C.O.S.C.(Contrôle Officiel Suisse des Chronomètres)認證的機械錶,即確保其機芯有著每日誤差不超過+6/-4秒的性能表現,不過目前C.O.S.C.僅接受「瑞士製造」的腕錶申請測試,甚至整個歐洲也僅剩下瑞士具備足夠能力進行大量測試,每年從瑞士通過測試的機芯數量,則高達百萬枚之譜。

今日在天文台認證腕錶的面盤上,我們可以看到Chronometer的字樣,最早其實是指航海鐘,代表通過測試的高精度航海計時設備,沿用至今,也與機械錶的精確性畫上等號。

 

第一個官方天文台的測試,約可追溯至17世紀晚期、英國制定海洋經度之後,但直至1823年,英國才開始針對航海計時設備進行名為Premium Trials的測試,並有所謂的高低評定,這個在格林威治天文台為期一年的測試,結束後僅評定Good好或Bad壞,還給予前三名的設備不等的獎金。

接著1914年,格林威治天文台為強化測試的獨特性,除了制定一系列的方程式及檢測程序,並在測試設備上烙印序號,最後將通過一星期測試前兩名的計時器,第一名評定等級為A、第二名為B,這便是天文台授與認證的開始。

從鐘錶歷史的發展上得知,過去並不僅有瑞士天文台在進行計時器的精準度檢測,包括英國、法國、德國等等這些真正機械時計的發源地,當地天文台都有進行這樣的認證服務,然而隨著70年代石英革命的發動,幾乎完全毀滅了整個機械製錶工業,再綜合後續諸多歷史因素之下,才造成今日瑞士天文台一支獨秀的結果。

貝桑松天文台證書:測試合格的腕錶, 會由人手親筆寫上該枚腕錶品牌、型號,以及在各欄不同項目中所得出的所有運行數據,圖為LAURENT FERRIER Galet Micro Rotor的證書。

但隨著高級製錶工業在近二十年的逐步復興,許多品牌體認「天文台認證」是一塊重要的戰場,不僅讓腕錶性能有著實際的官方測試依據,亦大幅提昇人手製作機械機芯的價值,而在回歸製錶歷史傳統及檢測成本的諸多考量下,一些非瑞士品牌及獨立製錶師們,也開始敦促過去歐洲其他地區的天文台,重新開放精準度認證的服務,而從1878年建立、擁有135年歷史的法國貝桑松天文台(Observatoire de Besançon)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再度開啟了授與機械錶精準度認證的歷史新局。

顯微鏡光束測試:以攝影機的雷射光束自動鎖定指針的移動,並連結到已與原子鐘連線的電腦,藉由設定好的軟體,計算並比對原子鐘的時間,產生出腕錶實際運作的數據。

以時間科學為技術後盾
鑑定機械錶的精準性能

百年前為了鐘錶製造而設立,至今貝桑松天文台則是以時間科學研究為主的國家實驗室,藉著過去累積的基礎,加上現代科學的輔助,再次打開檢測機械腕錶之門。

「現在貝桑松天文台主要是進行與時間相關的研究實驗,機械腕錶的檢測,只是整個天文台的一小部分服務。」貝桑松天文台是附屬於法國Franche-Comté大學旗下的國家實驗室,天文台內部的團隊,同樣是負責檢測腕錶的人員,貝桑松天文台總監François Meyer博士(以下簡稱François)表示,儘管在1878年當時,貝桑松天文台是為了當地愈趨繁榮的鐘錶製造工業而設立,時至今日,貝桑松天文台卻已經轉移其目標至有關時間規律等等科學研究計畫。

François表示,70年代因為石英革命崛起、機械錶的生產式微,而使得授與腕錶精確度認證因而中斷,直到2007年左右,開始有獨立製錶師前來洽談,希望貝桑松天文台能替他們檢測腕錶,於是François才著手開始進行腕錶檢測部門的重整。

「當時幾乎是從零開始!」François說,檢測機械錶精確性的服務中斷了超過三十年之久,幸而天文台的研究計畫仍持續進行,甚至是以計算十億分之一秒為量測單位,當然以秒鐘為單位的機械錶更不成問題,技術能力可說無縫接軌,僅在於過去檢測的數據、知識、文獻都仍塵封於資料庫中,故只能由他一步一步重新規劃整套流程。

 

高科技的原子鐘:貝桑松天文台藉由電腦先連結到這兩台模擬原子鐘時脈的儀器(右圖),再連結到另一個機房內的實際原子鐘(左圖),以最正確的時間運性與電腦同步計算。

François指出,如同瑞士、德國格拉蘇蒂等等各地天文台,貝桑松天文台現今也是依據ISO 3159腕上時間計算設備的測試規格與方程式作為標準,不過不同於瑞士天文台僅針對裸機芯進行檢測,貝桑松則是針對整只腕錶包含機芯與錶殼進行測試,故數據結果會比較接近實際配戴的狀況。

送測的腕錶在貝桑松天文台進行為期16天的測試,測試人員會將腕錶置於一個小型平台上,以攝影機的雷射光束自動鎖定秒針的移動,並連結到已與原子鐘連線的電腦,藉由設定好的軟體,計算並比對原子鐘的時間,產生出腕錶實際運作的數據;再藉著人手轉動腕錶,分別進行包括錶冠在十二點鐘、九點鐘、六點鐘及腕錶正面向上、正面向下等五個不同方位的偵測。

整個過程控制於23度的溫度下,直到第11、13天,分別以低溫8度、高溫38度各自進行正面朝下的測試。最後的測試結果,以每日誤差不超過+6/-4秒的性能表現作為合格標準;合格者,即由測試人員於貝桑松天文台特有的認證證書上,以手寫下該腕錶不同位置得出的測試數據。目前貝桑松天文台每年可檢測約500只腕錶,未來更有能力提昇至1000只腕錶。


文/劉必祥
攝影/劉信佑

摘自 第59期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

 

延伸閱讀:古老天文台認證的復權之路─法國貝桑松天文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