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瞬間的手感

Jun 22, 2015

相機的機械式快門,其實就是一組極精密、可調計時間隔的計時碼錶。(圖為LEICA M-A相機,LEICA仍在生產的底片相機;圖片由LEICA提供。)
近十年來,地球上出現的計時碼錶經常強調「導柱輪」以及「垂直離合」兩項結構,這兩者一方面能讓計時碼錶更具機械感(導柱輪),另一方面則會更精準(垂直離合)。早在約十餘年前,曾有一位朋友問我說,導柱輪放在計時碼錶裡,真的有比較好嗎?那時我的回答是,導柱輪比較佔空間,結構比較複雜,高級錶強調這個,就跟所有的商品沒有兩樣,功能差別不大,但是話題性比較足。
 
約一百年前的計時碼錶,幾乎都是導柱輪的結構,不論按把有幾顆,連桿都推到同一顆導柱輪上,再去推動擊錘或煞車,讓計時結構動作,後來的計時碼錶有電腦輔助設計,能以奇形怪裝的凸輪設計達到一樣的功能,而且維修簡單多了,凸輪磨損,換掉就好(考慮到現下的工資,再也沒有任何鐘錶維修工作是簡單的了),然而因為凸輪旋轉的力矩不像導柱輪一樣均勻,所以很多人嫌凸輪式的計時碼錶手感不好。
 
計時碼錶使用導柱輪至少有100年歷史,近代高階錶使用這種古老結構的越來越多,因為它有滿滿的工藝性格,欣賞起來特別有意思,而且手感極佳。
手感這件事,在機械相機裡跟計時碼錶裡總是特別被強調,討論相機的時候,不管它的鏡頭光學設計、成像品質如何,按快門以及快門動作的手感都一定會被拿出來討論。當然,在數位相機的時代討論的人比較少,但只要消費者要求品質,那手感被提到是一定跑不了的。機械快門總是以各種方式達到極快的動作,快門啟閉的時間甚至可以快到千分之一秒,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想過,機械相機跟計時碼錶的共同處?
 
其實控制相機快門啟閉的結構,就是一組可以預設若干組計時間隔不同的計時碼錶,而古代相機價格差別很大,很大部份就因為這個計時結構設計好或不好(當然,還有很多因素影響相機價格,例如鏡頭、品牌、相機外觀的蒙皮或是鍍層,甚至它的出生地等等),在拍照還非常困難的時代,想像一下哪個攝影師敢跟史達林說:報告領導,相機快門速度不對,能不能多拍幾張…
 
如今相機多半用了電子快門,堅持使用機械快門的相機已經瀕臨絕種(因為除了部份不介意污染的國家,底片幾乎沒人生產了),相機上的計時碼錶已經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而手錶上的計時結構,也毫無疑問成為相對少數人的玩具了,它的工具性再也不重要,但人類以智慧及經驗解決問題的證據還是存在。
 
用任何一支手時計時,不論時間長度、精確性、都比機械式的計時碼錶好的太多;然而,只要還有人講究手感,講究質感,導柱輪這個百年老結構很難真正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