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製錶師在瑞士(三)

Nov 19, 2012

Nivarox游絲組裝

(承前)

接下來又談到了瑞士製錶業游絲供給量不足的問題,濱口的回答跟我們知道的差不多,主要還是Swatch Group旗下Nivarox的問題,不過他還提到,不只是游絲,連擺輪等等擒縱器的其他部件也都有同樣的問題。Swatch Group旗下品牌的產量差不多每年都會成長10%,再加上同集團的兄弟姊妹之間彼此也會競爭,上游廠商必須一一為他們生產專用的擺輪等等零件,導致Nivarox的工作量愈來愈大,連帶地拖累了產能。 

再來是品管的問題。對Philippe Dufour的工坊來說,品管的問題來自跟供應商之間溝通的落差,同樣的一句技術用語,供應商可能認為做到7分就夠了,但Dufour要的卻是9分,標準不同,問題自然就會產生。關於這一點,濱口覺得是小廠才會有這種問題,像Swatch Group這種大廠在這方面就做得很好,而且他本身的做法是在給供應商的規格表上就巨細靡遺地把要求列清楚,一枚零件每個面的表面處理方式都會一一說明,據說他一到愛彼就將所有規格表重新列過,為此還惹毛了不少廠商。不過讀到這裡我有一點意外,我以為濱口這種作法在現代工業生產中是理所當然的,也許是我們已經習慣了日本的工業生產標準,不過看樣子瑞士並不是這麼作的。而對Dufour一派來說,這個問題也許相對單純:Dufour說好的就是好,這就是標準。這標準說來單純,不過卻苦了他的弟子,永澤說在他的門下工作,大部份的挑戰就是要練成跟他一樣的審美觀。 
 
最後談到了基礎機芯未來的發展。濱口認為,矽擒縱的普及化可能會帶來一些問題。就像之前提到的,矽擒縱是一種甚麼都不做也很準的技術,當它持續普及下去、普及到成本得以壓低的地步時,它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廉價而高品質的技術——就像當年的石英錶一樣,尤其等到其他國家的競爭者(像是中國)也取得了同等的技術之後,整個市場的價值基準有可能會再一次面臨變化。不過濱口也說,關於這個問題瑞士製錶業還有最大的一個武器,那就是品牌力。買錶就要買瑞士錶,這種觀念的根深蒂固讓瑞士品牌一定程度上可以跳過品質和價格的比較,在立足點就先取得優勢。讀到這裡我覺得還滿感慨的,到頭來還是品牌決定一切嗎?而且矽擒縱的發展有可能走向這樣的結果也是我過去沒想到過的,我知道它是一項研發花錢、量產省錢的技術,不過可能是因為我對它的品質沒那麼有信心,所以看不到這樣的發展。照這樣下去,說不定再過幾年矽擒縱會像石英錶一樣,變成另一個高級錶界需要打倒的對象,更糟的是它普及了可是價位並沒有跟著成本下降,反正只要貼上logo大家還是會買賬,總而言之每次寫到這種結論都會覺得高級錶界實在是反智又虛榮。 
 
回頭看看這整篇訪談,其實濱口和永澤都只是以業界人士的角度在談這些內容,日本人的出身在這裡並不是很重要(補充一點,他兩位都是成年後才去瑞士的,對瑞士人來說是真正的「外國人」);或許面對日本媒體他們有比較放得開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