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以下的復刻錶該怎麼賣?不要把它當復刻錶賣

Jun 10, 2019

Heritage 1973公認是今年天梭眾家媒體最喜歡的一支,不過在台灣十萬元以下的市場想賣一支鮑魚殼的復刻錶需要一些技巧。

雖然今年(2019)三月沒去Basel,但透過五月的Time to Move和之前之後一連串單一品牌各自的地方市場巡迴發表,2019年度Swatch Group的新品目前差不多已經全數公佈了。整個看下來今年集團內的各家品牌幾乎都將重點新錶押在復刻/復古款式上——至少從我們媒體的角度看來是如此,相較於這次在兩大錶展上復刻這個題材沒那麼突出,Swatch Group這次的策略在一路看完各家發表會之後格外引起了我的思考。

去年平價-高規格的專業潛水錶橫掃市場,這一波的大流行讓我們再度認清了在入門價位的市場果然還是這種高CP值的產品最受消費者的歡迎(至少在台灣),相對地需要花比較多時間去溝通歷史和風格的復刻錶對這個價位帶而言反而顯得有點曲高和寡,儘管媒體這邊一頭熱,第一線的銷售卻未必跟我們的高評價成正比,因此在過去兩個月一口氣看到這麼多入門價位的復刻錶不禁讓我對他們後續的市場反應高度好奇。 事實上也有品牌的人明白地告訴我他們也知道要賣還是得靠那些俗又大碗的基本款,推這些復刻錶一部分也是在製造話題跟媒體溝通(=搏版面),至於銷售他們原本也沒寄予太高的期待,這點從他們實際進貨的數量也看得出來。嗯~大家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當然是最好啦,不過這不禁讓我感慨起手錶的復刻/復古在台灣的入門價位市場就真的做不起來嗎?

其實不只是手錶,相較於香港和日本,時尚風格近似的台灣好像始終不太懂得欣賞復古,復古的品味和穿著打扮很容易被貼上文青或是布爾喬雅的標籤,走不出一個小眾另類的格局。 要分析這背後的成因牽涉到更深層的社會文化和流行資訊的流通情形,那不是我們這裡應該討論的,相對地我們該做的是想辦法在這樣一個既成的市場中把復刻錶賣出去。先講結論,我認為要在台灣十萬元以下的市場賣復刻錶訣竅在於不要把它當復刻錶賣。過去我們不論是媒體還是品牌在宣傳一支複刻錶的時候多半都愛強調它在歷史上的輝煌事蹟或是古董錶迷有多哈它,這一套對於十萬以上的產品或許有用,因為買到這個價位的人可能比較具備玩家性格,這些說詞對他們而言是有意義的,相反地對十萬以下產品的消費者來說,比起這支錶古時候的故事他們更在意的是現在他們戴起來好不好搭,戴出去了一般身邊的人會怎麼評價,所以面對他們我們應該要推銷的不是從新聞稿上硬背的歷史,而是為他們勾勒出一個實際配戴的情境。

復刻錶最愛做、卻也最難賣的就是小徑的正裝錶,小徑已經很容易被嫌了,現在年輕人又多的是連上班都不用穿西裝,這種錶對他們來說實用性很低。要賣這種錶就不應該糾結於說服對方西裝對男人有多重要、穿西裝就應該要配正裝錶,你這樣是一口氣要人家改變兩個習慣(穿衣和戴錶),相對地你應該要讓人家看到原來穿T-Shirt球鞋也可以搭小徑正裝錶。每次講到這種混搭風格我都會推薦人家去看日本的男性生活風格雜誌《Popeye》,他們家的造型師非常擅長用1960、70年代的古董錶去搭都會運動休閒的穿著,而且做得很生活化,不會太high fashion,目前市面上的那些復刻錶用他們的方法去搭都可以搭得很有型。

透過這樣的方式你可以讓對方想像出這支錶買回去以後在穿搭上的可能性——這也是他們最在意的,歷史故事講多了只會增加他們的距離感,時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會感興趣的十個裡恐怕只有兩三個,而這些人不用你來推銷也會買。復刻錶在入門市場未必推不動,問題在於有沒有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一個二十八歲的上班族存了幾年錢想來換支好一點的錶的時候會考慮什麼?設身處地地想像一下,我想你也會同意五十年前的故事不會是他最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