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淬鍊 | 古運台 鄰家的鐘錶店

May 6, 2014

古運台所經營的吉利鐘錶行創始於1972年

採訪當天一早我們來到吉利鐘錶行,走進店門,櫃台後有一老一少兩位師傅正在處理手錶,看到我們進來了,年長的一位走出來招呼我們,他就是古運台老師,而櫃台後另一位年輕師傅,是古老師的長子。不敢說有跑過很多老錶店,不過據我所知,現在還有在收徒的師傅已經不多了,父子相傳的就更少聽說了,是以在店裡同時看到古運台父子的時候筆者還頗為納罕。

民國七十年代有不少台灣自行製造生產的平價錶,也型塑出台灣鐘錶製造業全盛時期樣貌

如果不算林西川老師在立院福利社的鐘錶部的話,吉利鐘錶行是我們這一系列採訪唯一的一間錶店。像這樣的老錶店現在在台北市區其實還有不少,不過多半是安安靜靜第坐在社區一隅,不是在地人的話可能一不小心就看漏了,但是如果你偶然有機會跟裡頭的師傅聊上幾句的話會發現他們之間臥虎藏龍,不少同好間口耳相傳的名手就是這樣大隱於市。

 
古運台老家在台南關子嶺的山區,長輩從事伐木、燒木炭工作;小學畢業後即隨長輩種香茅、焗香茅這一類日據時代留下來產業,由於產業逐漸沒落,古運台轉而北上到桃園新屋鄉下老街,在親戚開設的錶店當了6年學徒。學徒制的作息晚睡早起、大小事都要做,當時只想學會技藝,無薪也不敢開口,直到入伍。退伍後陸續在桃園大廟口、基隆愛三路和台北博愛路錶店任職。最後輾轉到了當時歐米茄總代理比利夏新開的門市,當時是民國60年。那個時候還算是瑞士錶市道很好的時期,石英錶的發展還沒到達「風暴」的程度。當時店裡每天會收到40到50支錶款維修,然而店上只配置了兩位師傅,遠遠超過了一開始設定工作量,是以古運台在歐米茄的期間壓力極大,短短的一年之間連身體都出了問題,所以一年後他離開了比利夏,在親友的介紹下來到了石牌。當時台北鐘錶業重心主要還是在延平北路、博愛路一帶,然而那裡多半是些實力雄厚的大店,像古運台這樣小本經營的只能往地方發展,那個時候他在現址附近位置租下了1/4間的店面,十幾支錶、十幾台鐘,開始了他自己鐘錶生意。
古運台獨立開店後也參與許多錶廠舉辦的鐘錶研習(ORIENT講習證明)

小店經營起來自有一番光景。吉利鐘錶剛開頭十年風風雨雨,搬了五次家,其間還碰到同業惡性競爭,好不容易自己買下現今這間店面,也站穩了腳步。民國61年開店至今,古運台和他的錶店經歷了台灣鐘錶業變化最劇烈的一段,全盛時期他每天要工作18個小時,見證了台灣自行生產鐘錶外銷全世界榮景,然而隨著人們用錶習慣、連帶買錶習慣改變,不得不承認願意投入這門鐘錶技藝的年青人越來越少了,大部份跟古運台同輩的師傅不是將店傳給了關門弟子,就是在退休後直接把店給收起來。

傳承就是這麼一幅簡單的畫面

也正好古運台和姚文雄、陳俊任幾位老師都是好友,一次聚會中聊起寶島鐘錶那時在培訓維修人才,當時古運台的長子退伍了一陣子,透過這樣的機會進入寶島鐘錶,婚後回家接下父親的錶店,繼續在櫃台後跟寸許大的機芯奮戰。因為古運台的手藝好,儘管店搬過幾次家,不少熟客、甚或是外地的客人至今還是會循著腳步、捧著他們的腕錶、老爺鐘來吉利鐘錶維修。雖然目前店上的事務都已經是由兒子在打點了,不過偶爾碰到了一些有點年份的老鐘,還是得由古運台出馬來帶著他一起做。採訪當天小古師傅一直安安靜靜地處理腕錶維修著,父子間互動並不多,不過我可以想像小店裡二位拉下了門,將老鐘的零件拆了一桌,並肩指點研究的樣子。這麼說或許有點煽情,不過所謂的傳承,其實就是這麼一幅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