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手工的藝術品就是工業量產的垃圾?

Jun 2, 2023

獨立製錶師淺岡肇將多軸CNC用得出神入化
獨立製錶師淺岡肇將多軸CNC用得出神入化,剛削好的零件幾乎就已經具備了成品的水準,手工和機械加工的界線在這裡產生了模糊。

移籍到Watchbox的Jack Forster前一陣子在一篇談論機芯打磨的文章中講到了這麼一句話,他說手錶不是只有「罕見的純手工藝術品」或是「大量生產的沒靈魂的垃圾」這兩種而已。Forster之所以這麼說是想要澄清手工打磨並不是成就優秀作工的唯一途徑,隨著生產設備的進步現在即便是用自動化的製程也有可能做出品質不俗的零件。

這段發言看得我頗有感觸;不只是針對手工 vs. 機械加工這點,更有感的是關於玩家間非黑即白的那種態度。網路上我們常常會看到許多極端的論調;不是手工打磨的就一定很粗糙、不是機械機芯就沒有收藏價值、集團品牌都很商業化、甚至連「直上勞」都可以籠統地歸類成這種態度下的產物。這些論調想要突顯的觀點——不論是手工製錶的精緻、機械機芯的趣味或是獨立品牌的主體性——本身都有它的道理,問題是人們在強調這些觀點的同時往往也會輕易地將不屬於這個範疇的對象——自動化製程、石英機芯和集團品牌——一竿子打翻,彷彿除此之外的都一文不值。像這種非黑即白的價值觀其實在各種領域的討論中都看得到,某種程度上那也是人性的通病,比較令人遺憾的是像手錶這種工業製品存在著具體可受公評的標準,理應可以進行更客觀、更細緻的辯論,全面地擁護單一價值、排斥所有異己對於那些處於灰色地帶的產品實在不太公平。

人性上的偏執固然是造成這種態度的主因,但相關資訊/知識的缺乏也有可能會導向同樣的結果。如果你真的看過善用多軸CNC能夠將機芯零件加工到多漂亮(比如說淺岡肇的作品)可能會對自動化製程有所改觀,但有些人可能不熟悉這個領域的發展、甚至不具備分辨其間差異的素養,只是囫圇吞棗地接受了傳統玩家的觀點就將它奉為圭臬,像這樣的情形自然沒有辦法理性地針對各種不同的加工方式做出正確的評價,只能無意識地跟著重複一些現成的說法,久了以後自然會走向極端化的教條。

仔細想想每次我們談論到玩錶的一些核心議題,比如說品味、流行或是對於特定事情的立場時(像是手工),最終往往都會歸結到玩家/消費者是否具備了獨立思考的主見;如果只是在講品味的話倒也罷了,壞品味本身於人無損,不喜歡的話別過頭去不要看就是了,問題是現在透過社群網路交換資訊的方式很容易放大各種強烈的主張,極端的論調和口味擴散得更快,一旦缺乏獨立判斷的主體性的話一不小心就會被這些「主流意見」牽著鼻子走,形成一個盲從的螺旋,眼下我們看到的種種炒作亂象說穿了也都是這種環境下的產物。

高級錶不是只能分成手工的藝術品或工業量產的垃圾兩種而已,在這兩端之間還有許多細微的層次和相反的例證——就像所有值得討論的議題一樣。我們當然可以全心全意地擁護某種主張,但與此同時也請公平地對待另一方的觀點,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無腦的二分法絕對不會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