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賺一塊錢,多賺一秒鐘,多賺一分忠誠度

Jan 31, 2020

OMEGA SPEEDMASTER
OMEGA和勞力士這對宿敵的品質和話題度在這幾十年來互有消長,但要論「神性」的話勞力士在台灣似乎始終略勝一籌。

之前在雜誌上讀到一種講法,說過去的商業競爭是透過產品品質間的差異,儘可能地要比對手從消費者身上多賺到一塊錢;隨著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消費者的行為逐漸可以量化以後,商業競爭遂演變成要比對手多分到一秒鐘的關注;然而比起贏得消費者更長時間的關注,更高明的商業手法是要比對手贏得更高的忠誠度,用我們比較習慣的說法就是讓自己品牌化,甚至是宗教化。

回過頭來看看鐘錶產業這幾十年來的發展就會對這種論調感到心有戚戚焉,過去品牌之間的競爭是要做出比對手更優越的產品——也許是更準、更小或更複雜,後來大家在比的是誰能在社群媒體上引起更大的話題、佔據更多的點閱率,由此再往下進化,有的品牌遂累積到一批狂熱的fans,到了這個地步以後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是萬人空巷,今天我們看到很多潮牌化的錶廠差不多就已經晉升到這個位階了。

話說到這裡或許有些比較傳統的玩家已經開始感嘆世風日下了,不過這裡我想要稍微分析一下事情發展到這個局面的必然性。品牌競爭演化到比拚誰比較會造神這種看似空虛的態勢,某種程度上好像是在意味著錶廠和消費者已經不在意產品品質了,但現實情形是隨著製錶工業的現代化和標準化,現在各大品牌之間的品質差異對消費者來說已經趨於無感了,日差-4~+6秒和-3~+5秒都很準,動力儲存是三日鍊還是五日鍊天天戴的話好像也差不多,當今天三萬元和十萬元的錶在機能方面表現起來差不到三倍的時候,想賣得貴的自然得訴求一些虛無飄渺的價值了。

當然,玩錶玩得精的錶友都知道高級錶的很多品質是無法量化的,手磨的夾板應該比機器磨的多賣多少錢、鍛造了十次的錶殼應該比只用CNC車了一次的貴幾萬都很難明確地定價,而決大部分的消費者也都不懂得分辨,相形之下反而是那些虛無飄渺的故事對他們來說還更有說服力。為這種論調辯護像是在打我自己的臉,因為我一直都主張品牌的行銷和店頭的銷售應該回歸務實面,要教育消費者如何分辨細微的品質差異,而不是推銷一些真偽不明的歷史故事,但事實是這一套有用,消費者買賬,只要錶賣得出去的話他們對這支錶的理解正不正確坦白說沒人在意。

不過這套論法也有它的積極面和黑暗面之分,如果兩個品牌是在品質和話題性上都已經比過一輪而且難分勝負的話,接下來要比拚各自的「神性」似乎也無可厚非,說穿了那也只是一個區隔的標準而已,怕就怕有的牌子跳過了品質和話題性,無中生有地就想一步成神,或是在成神了之後逐漸荒疏掉作為基礎的品質,純粹在那邊消費錶迷的忠誠度,這中間提到的每一種狀況在現今的錶界都找得到例證。

我不會在這裡呼籲市場應該要回歸基本面、大家應該要正視高級製錶的品質這些快被當成廢話的正論,畢竟大家生意都不好做,只是從趨勢來看,炒話題這一套不論在時尚界還是鐘錶界都已經開始出現疲態了,等到消費者終於吃膩了這一味以後接下來他們會怎麼決定該買什麼?想繼續留在這個市場裡的牌子不妨從現在就開始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