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零件數最小值 SWATCH Sistem51自動上鍊機芯

Feb 16, 2016

在2013年,正是SWATCH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時刻,當時廠方推出革命性的 Sistem51自動腕錶,內部僅有51個零件,同時申請高達17項專利,完全自動化生產的流程,更是顛覆大眾對於機械腕錶的認知。

以石英錶款為主流的SWATCH,其實一直推出少量的自動機芯錶款,同時默默的進行小規模實驗計畫。由於當時SWATCH並沒有專屬的自動機芯,所以內部的機芯是修改自ETA 2824機芯,但是為了成本的考量,廠方透過降低振頻(由28,800轉降至21,600轉),採用等級較低的游絲與擺輪,與刪去偏心螺絲微調裝置⋯⋯等方式,使機芯的成本符合SWATCH的價位,其機芯的型號也更換為ETA 2841、2842自動機芯兩種。

Sistem51自動腕錶:型號SUTB402/塑膠錶殼/時間指示與日期窗/Sistem51自動上鍊機芯,儲能90小時/塑膠鏡面與透明底蓋/防水30米/參考價NTD 4,5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在2000年前後,SWATCH自動錶款的售價約在85至100美金左右,以一款產自於瑞士的自動腕錶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挑剔。雖然近年來,錶款的價格已經直逼200美金,但仍算是物超所值的錶款。隨著ETA機芯的價格逐漸提升,雖然同為集團成員的SWATCH,也無法避免成本上漲的壓力。因為就算價格低廉的ETA 2841機芯,整枚機芯的製造流程步驟,與所花費的人力,還是與一枚ETA 2824機芯相去不遠,從機芯上減低的成本,是不足以提供穩定的獲利。

早在2011年,SWATCH便啟動Sistem51自動腕錶的生產計劃,而之所以設定為51個零件數,也是有一番典故的。因為在1983年,尼古拉斯.海耶克(1928年-2010年)為了要推出一款價格低廉、能防水抗震,同時要在瑞士當地生產的石英錶,因此尼古拉斯.海耶克要求將石英機芯的零件數從91枚降低至51枚,透過這項降低成本計畫,SWATCH開始能與亞洲便宜的石英錶款相抗衡。所以 Sistem51的推出,有很大一部分的目標,是為了降低成本。

Sistem51機芯分解圖。

Sistem51除了必須達成降低成本的理念,同時還必須提升錶款的效能與規格,否則在品牌成立三十周年的時候,怎敢拿出來表現?所以從Sistem51機芯的基礎規格來看,的確超越ETA 2841機芯許多。其直徑為30mm,而厚度則是4.8mm,由於機芯尺寸較大,因此發條盒可容納更長的發條;加上同樣維持每小時21,600轉的振頻,Sistem51機芯的動力儲存時間可長達90小時,這是在同價位錶款中,前所未見的優異表現。

機芯的基版與夾板皆採用ARCAP製作,這是以銅、鎳、鋅及其他抗磁化材質組成的合金,具有卓越的抗磁性,過去僅出現於頂級錶款的機芯清單之中。為了減少人力成本,本枚機芯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款採用自動化配裝的機械機芯,由五個模組結構所組成的Sistem51機芯,可減少自動化所需的步驟,同時不需要任何一根螺絲,零件的組成全部依賴點焊完成。由於沒有製錶師負責機芯的快慢調整,Sistem51採用雷射科技設定游絲的精確性,標準是在每天+/- 10秒之內。

圖左為擒縱結構模組;圖右為塑膠擒縱系統。

Sistem51可分為5塊主要的模組結構,此模組內包含擺輪與游絲,及擒縱輪與擒縱叉;而游絲樁則固定於夾板之上。由於ETA機芯廠與SWATCH研究塑膠擒縱系統多年,因此Sistem51自然繼續採用塑膠擒縱系統,它具有低成本與高潤滑的功效。

雙材質自動盤。

雖然原廠資料提到Sistem51採用環形自動盤,不過它實際仍是依靠中央的滾珠軸承為支撐點,所以只能說它外觀類似環形自動盤。本自動盤以塑膠與合金材質所打造而成。

Sistem51自動機芯規格:直徑30mm/厚度4.80mm/振頻21,600vph/紅寶石數19顆/單發條盒/動力儲存90小時/三臂環形擺輪與平游絲。

由於機芯在自動化的組裝過程中,皆位於清潔無塵的廠房內,因此在手錶出廠之後,機芯內部穩定的環境,使霧氣與灰塵無法進入,能確保機芯的耐久性。不過唯一的缺點是,錶款無法打開底蓋進行維修,因此在保固期間,如果遭遇非人為因素的損壞,可獲得免費更換;但過了保固期之後,就無法拆開維修。

由於擺輪游絲模組式以上下橋板組合,因此意外地創造出高階機芯才會使用的設計;橋板沒有使用螺絲固定,而是直接焊接鎖死(紅圈)。擺輪的上下兩端也改用集團自製的Nivachoc避震器。而游絲樁(綠圈)明顯的固定於橋板內側。

一直以來,瑞士槓桿擒縱都是使用不鏽鋼材與紅寶石的組合,其穩定耐用的特性,歷經數百年仍屹立不搖。但是TISSOT天梭1971年推出一款名為Astrolon的塑膠機芯,它的機板、夾板、齒輪組甚至連擒縱裝置都採用塑膠製造,顛覆人們對於機芯的既有印象,但由於生不逢時,其產量並不多。

Sistem51採用較大的發條盒設計,具有90小時的動力儲存,採用手動上鍊大約需轉動120-130圈,由此可知內部的發條應該很長。本枚機芯總共只有使用一顆螺絲(紅圈),就是將自動盤固定機芯之上,自動盤採順時針單向上練。

SWATCH在1990年首次推出自動機械錶款,大約在1998年前後,機芯便悄悄換上藍色的塑膠擒縱叉,但仍搭配鋼質擒縱輪;在2005年前後,SWATCH更將所有自動機芯更換灰色的塑膠擒縱叉擒縱輪。由於當時SWATCH並未提供任何錶款的資訊,因此實驗的意味相當濃厚。而塑膠材質的擒縱結構具有輕盈,無須潤滑的特性,所以製作成本比較低廉;在2009年推出的ETA C01.211計時碼錶中,也運用相同的塑膠擒縱系統。

天梭在石英錶革命的初期,推出這款90%零件皆以塑膠打造的Astrolon機芯,並搭配不同錶款。但由於生不逢時,最後還是結束量產。但是當時研究的資料,日後也成為重要的資產。

經過多年的測試,SWATCH決定繼續在Sistem51機芯上,使用這項擒縱結構,而同集團的天梭表也將塑膠擒縱系統運用在現行的Powermatic 80自動機芯之上,其幕後最重要的推手,自然是瑞士規模最為龐大的ETA機芯廠。

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