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AGET錶廠參訪之旅(上)

Dec 30, 2011

在2011年的八月下旬,小編有幸獲邀參加PIAGET伯爵錶廠的參訪行程,這也是小編第二次參觀錶廠之旅。相較於年初才到日內瓦參加S.I.H.H.錶展,寒冷的天氣讓人印象深刻,此時八月將近30度的高溫,讓人發覺瑞士夏天的太陽,也是相當的炙熱。伯爵是瑞士頂級錶廠中,少數完全使用自製機芯的錶廠,同時在珠寶與鑽錶領域中,亦有卓越成就的頂級品牌。因此,小編對於這次的參訪行程,更是抱持著高度期待的心情。首先,我們先參觀伯爵位於侏儸山區La Côte-aux-Fées小鎮的機芯廠;這是距離日內瓦約2個多小時車程的一個小鎮,人口僅有幾百人。早在1874年,伯爵的創辦人喬治伯爵(Georges-Edouard Piaget),以家族所擁有的農舍,開始製造精密的鐘錶機芯。爾後在1945年,伯爵創辦人的孫子,傑若德與范倫汀(Gérald and Valentin Piaget),於La Côte-aux-Fées成立一間全新的廠房,也就是目前機芯廠的所在地。伯爵雖然在2001年,於日內瓦近郊的Plan-les-Ouates,興建一個全新的總廠,但是所有的機芯製作與組裝,仍保留在La Côte-aux-Fées,因此這裡對於伯爵來說,可說是意義重大的起源地。

從La Côte-aux-Fées機芯廠的閣樓遠望,週遭的環境仍如同於百年前一樣,具有傳統的農村景色。

進入機芯廠的一樓,可以看見地板上的地毯,是以伯爵著名的600S手上鍊陀飛輪機芯為圖案。

櫃子內放置數量眾多的生產模具,是生產機芯所需的基礎工具,也是廠內最重要的資產之一。

擺放於桌上的機芯零件,是進行初步打磨的832P手動上鍊機芯,這些機芯的機板剛剛完成魚鱗紋的打磨流程。

從這張圖片來看,我們可以發覺兩者之間的差別。不過左側的機板,亦僅有完成一半的魚鱗紋飾處理。之後,製錶師還要進行第二次的打磨,將整枚機板零件,全部磨上魚鱗紋,這是頂級錶廠所一貫遵循的製錶流程。

這些是機芯上的紅寶石軸承,由於每一枚機芯至少都擁有十幾個軸承孔,需要製錶師一個一個的將紅寶石安裝進去,可說是相當耗費人力。

接下來的這台機器,正在進行鐫刻字樣的流程。

因為許多機芯上的夾板,都會鐫刻上品牌名稱與不同的字樣。所以,錶廠以自動化的機具來鐫刻文字,才能符合生產速度。

機台正在進行對擒縱夾板的打磨流程。一般來說,錶廠對於這個固定擒縱叉的夾板,通常都用霧面拉絲處理,比較低階的通用機芯,則是直接省略此一步驟。

製錶師進行手工零件的拋光手續。通常大面積的零件,還能藉由機具來輔助,但是小零件的打磨與拋光,就得需要製錶師親自來面對。現代的錶廠,都以顯微鏡來取代放大鏡,相信造成的職業傷害會比以前減少許多。

這是拋光前後的兩個零件對照圖,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想要華麗且耀眼的自製機芯,勢必要花費較高的代價。

而這一個機台的功用則是?請各位朋友來猜一猜……

答案揭曉,這是替上鍊大卷車打磨出耀眼飾紋的機器。

在完成基礎打磨、安裝寶石軸承與鐫刻字樣的手續之後,每一個零件還需要經過投影放大機的對照檢驗,唯有通過標準的零件,才會送到電鍍廠,進行表面電鍍的流程。

這些都是廠內所完成的機芯零件(展示品)。其中許多都是鏤空機芯的零件,包括尚未電鍍,呈現黃銅色的零件(前方),以及經過電鍍銠的零件(右側銀白色),還有黑色PVD處理的機板(後方)。
 

而這一枚枕形的機芯機板,就是伯爵最新推出的Emperador Coussin超薄自動陀飛輪的1270P機芯,屬於尚未電鍍的半成品。

接下來,完成電鍍的零件,開始進行零件組裝。這些是830P手上鍊機芯系列,屬於伯爵新世代的手上鍊機芯,儲能可達60小時。

這一區也是負責組裝機芯的部門。

接下來我們到了二樓,這裡是完成機芯最後一個步驟的組裝,以及進行精準度測試的部門。

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出,這枚採用微型自動盤的1208P自動機芯,正在進行組裝自動盤與擺輪的最後步驟。

目前很多假的藍鋼螺絲,只有表面塗上一層藍漆,其他的部分還是銀白色的;真正的藍鋼螺絲,才會全部呈現藍鋼色澤。藍鋼螺絲通常用於固定大型夾板與橋板,而小零件的固定螺絲,通常都是使用一般螺絲。

這一區是進行精準度測試的部門,每個製錶師桌上都有一台測錶機(白色與紅褐色),將進行多方位的測試。
 

小編發現隔壁的桌上,還有一大盒尚未完成組裝的880P計時機芯,不過只剩下自動盤與上鍊橋板尚未組裝,其他的結構都已經完成。

製錶師正在進行1208P自動機芯的精準度測試,小編發現這枚自動機芯,其數據擺幅超過300度以上,證明機芯的運轉效能相當不錯,齒輪系的組裝與潤滑也是呈現極佳的狀態。

接下來,這位製錶師進行最後的品管檢驗,以及電腦資料登錄。隨後完成的機芯將會送到日內瓦的總廠,與錶殼進行組裝。

展示桌上剛好有幾枚半成品機芯,小編特地採用近拍模式,希望能取得清晰的特寫圖片,這張是比較成功的一張。
 

這是機芯廠的三樓。相信讀者們都有疑惑,機芯不是已經在二樓結束組裝與測試,然後送到日內瓦總廠去組裝,那三樓製錶師的工作是?

桌上有許多機芯…

答案揭曉,三樓的資深製錶師,負責鏤空與高複雜機芯的組裝與測試,然後直接完成錶款的組裝,以方便控制錶款品質。所以,伯爵的基本錶款,原則上都是在日內瓦總廠完成錶款組裝,唯有高複雜的款式,是在La Côte-aux-Fées機芯廠完成腕錶的組裝,方便直接調整或修改機芯。

這是伯爵最為特殊的 608P相對論陀飛輪機芯,飛行陀飛輪裝置位於每小時轉動一圈的分針末端,具有72小時的動力儲存,是錶壇中罕見的陀飛輪機芯。這枚機芯正在進行不同方位的精準度測試。

這應該是廠內最資深的製錶師吧,他正在組裝複雜的雙逆跳萬年曆錶款。

而這位製錶師,他負責的是600S鏤空陀飛輪機芯,機芯零件放在桌面一字排開。

展示盤上是五款完成組裝的複雜錶款,有Polo的相對輪陀飛輪、Emperador Coussin逆跳萬年曆以及Emperador鏤空陀飛輪錶款。

機芯廠對面的空地,是製錶師的小花園,幾乎每位製錶師都有栽種一些花花草草,可紓解工作上的壓力。

牆上有許多機芯的繪圖,手工繪畫與電腦製圖,還是有美感上的差異。

這是製錶師需要能運用自如的工具組。通常在La Côte-aux-Fées機芯廠裡經過五年的磨練,方能成為獨當一面的製錶師,至於要晉升複雜部門內的資深製錶師,至少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熟悉萬年曆與陀飛輪等複雜功能。

這是位於機芯廠地下一樓的工具製造開發部門,由四人小組專職生產工具,隨著每一枚的機芯開發,就必須設計出一組專用工具,代表專業製錶廠所擁有技術基礎。
 

這是機芯廠的小閣樓空間,有擺放許多昔日的製錶工具。

從閣樓遠望後方,綠油油的山坡上,有許多放牧的牛群,不時的會傳來悅耳的牛鈴聲;在冬天的時候,則成為一個滑雪場,可說是物盡其用。

這是機芯廠的大門口。

在離開La Côte-aux-Fées的路途上,發現侏儸山區真是處處有美景,彷彿世外桃源。接下來,我們下一期的站長報告-PIAGET錶廠參訪之旅(下),將介紹伯爵位於日內瓦的製錶工廠,敬請期待。

撰文、攝影/陳韋仁 

《PIAGET錶廠參訪之旅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