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DUBUIS 錶廠參訪之旅

Nov 24, 2011

在2011年的一月,是小編首度參加瑞士SIHH錶展,除了在展場內欣賞年度的最新錶款之外,部分的品牌也會趁著這次機會,邀請媒體參觀錶廠;而小編很榮幸的能在第四天的下午,參觀ROGER DUBUIS羅杰杜彼的錶廠,這對於一個錶迷來說,應該是夢寐以求的機會。由於SIHH錶展是在瑞士的日內瓦所舉辦,因此邀請參觀錶廠的品牌,都位於日內瓦市郊,避免浪費太多行車時間。雖然瑞士的國土面積只有比台灣大上一點,但是由於人口只有七百多萬人,因此在搭車的路途中,仍可以感受到濃厚的鄉村氣息;羅杰杜彼的錶廠四周,也沒有其他的工廠,因此從遠處的車上,就可以看到錶廠的外觀。

由於這次的參觀的時間只有兩個多小時,因此帶領我們參訪的錶廠員工,採用速戰速決的方式,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清楚的了解廠內的製錶流程。首先,我們先進入的是零件製作部門。
 

在這個部門,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大型的自動化CNC車床,每一台的造價都是以台幣千萬元起跳,由於擁有了這種現代化的機具,因此本部門的員工人數,自然可以非常精簡。而圖片中的這種自動化CNC車床,主要是製造機芯內的小型零件,包括:導柱輪、大小鋼輪與計時結構的零件等,只要將資料輸入CNC車床的電腦中,便可以大量製造。而在切削的過程中,CNC車床內的多個噴嘴,會噴出切削油,其主要功能是:冷卻高溫,提供潤滑,並使零件的表面光滑美觀。

而自動化CNC車床的後面,長長的金屬條,可透過自動進料機,將金屬條放入CNC車床內,快速的製作出錶廠所需的零件。

這些是CNC車床製造出來的小零件,我們可以發現右側的是計時碼錶所需的心形輪,而中央的兩個齒輪則是連接時針的小時齒輪。

這裡的小零件,同樣也是由CNC車床製造出來,不過有別於前面的零件,都是採用不鏽鋼所製造;這些都是採用銅合金製作,通常是用於非高強度的結構。
 

這是位於展示盒中的不同零件。透過人數不多的零件製造部門,ROGER DUBUIS可以生產機芯內的大部分零件。

這裡是將小零件打磨修飾與檢查品質的部門。由於ROGER DUBUIS所生產的機芯都具有日內瓦印記,因此零件需要通過嚴苛的品管檢驗與拋光打磨手續。

透過高倍數的投影放大機,製錶師可以發現零件是否出現瑕疵問題。

在零件部門的另一端,放置的是製作機芯機板與夾板的大型機台。

這些是展示的成品,製錶師只需將銅合金材質的金屬片,放進機台內,就可以迅速的切割出所需的零件。

另外這幾台則是近年來才用於製錶業的放電加工機,也就是運用電壓脈衝技術與線切工具,精準的切割金屬零件,而且過程中不產生傳統機台的切削力,因此可提升製作零件的精密度。

這就是放電加工機所製造出來的零件,每一個零件的尺寸僅比一粒米大上一些,但是卻保有極佳的加工品質。

零件部門所生產出來的零件,都須經過投影機的目視檢查,以確保品質。

這裡則是負責打磨與修飾機芯的部門,由於日內瓦印記的品質要求極高,因此需要為數眾多的製錶師來負責此一程序。而桌上也擺放顯微鏡與電腦等工具,非常現代化。

製錶師正以工具打磨機芯夾板,不過夾板卻仍未從金屬片上切割下來,小編猜測可能是為了方便打磨與修飾,因為鏤空的機心夾板,的確比較難處理。

這是完成打磨與修飾的機芯機板,由機芯的架構來看,這應該是屬於複雜的鏤空陀飛輪機芯。

製錶師正在用拋光機具仔細的拋光零件的表面,這是高級機芯所必備的步驟。

這些是完成安裝紅寶石軸承與魚鱗紋修飾的機芯夾板。

相較於從前的製錶師,都是依靠放大鏡完成所有的製錶步驟;如今,都已經改用顯微鏡為工具,可以減輕製錶師眼力的負擔。

這些都是完成魚鱗紋飾的機芯夾板。

這些類似洗衣機的大型機台,是要將機板與夾板清洗乾淨的機器,由於下一個步驟是電鍍的程序,為了使附著於表面的灰塵與碎屑徹底移除,因此需要這一個清洗的步驟。

這些是上述機台所使用的溶劑,ALCOOL的意思應該是酒精。

在部門與部門之間的走廊,向外眺望,都可看見不同的景色;從這裡可以看見潔淨的工廠外觀。
 

在走廊上,廠方擺放不同的展示櫃,這一區則是複雜機芯的分解展示區。

至於另一邊的走廊,則是展示以往ROGER DUBUIS所生產的琺瑯彩繪面盤。

這裡是衣物間,在進入組裝機芯與錶殼的部門之前,需要穿著廠方所準備的外套,避免外界的灰塵進入廠區。

這一個部門是負責組裝機芯與品質測試的部門,而充足的光線幾乎是錶廠最基本的需求。

本部門也有展示擺輪游絲以及陀飛輪框架等零件。目前ROGER DUBUIS所生產的陀飛輪錶款,都是飛行陀飛輪結構,前方無須固定支架,因此視覺效果非常優異。

這邊放置的都是組裝完成的錶款,而四款複雜的陀飛輪錶款一同展出,真是難得一見的機會。

小編特地拍攝其中一款陀飛輪腕錶的微型自動盤結構,而效果也意外的清楚。

接下來要進入的就是,負責組裝大複雜功能錶款的部門。

這裡空間比較小,人數也比較少,但是桌上的專業工具明顯多了許多。

這裡製錶師的年齡也比較大,相信都是經歷過數十年製錶經驗的專業級製錶師。

正聚精會神的組裝陀飛輪機芯的製錶師,他手上也是佩帶RD的錶款。

廠房的室外空間。瑞士錶廠的人性化設計與潔淨的廠房空間,相信都是許多企業應該效法學習的目標。

這是小編首次參觀錶廠,也是身為一個錶迷的最大夢想,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個多小時,但是卻讓小編興奮不已。本刊是1月中前往瑞士參加錶展,但是那一週瑞士的天氣卻意外的好,雖然氣溫仍低(3到10度),但是卻沒有降雪,所以窗外的景色,感覺比較像秋天而不是冬天。

撰文、攝影/頻道站長  陳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