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滾式30秒陀飛輪 沛納海陀飛輪兩地時間腕錶Lo Scienziato-Radiomir 1940 Tourbillon GMT Oro Rosso

Jul 4, 2016

沛納海陀飛輪兩地時間腕錶Lo Scienziato-Radiomir 1940 Tourbillon GMT Oro Rosso。型號:PAM00559/直徑48mm 18K紅金錶殼/時間指示、兩地時間指針、日夜顯 示、錶背動力儲存顯示與陀飛輪裝置/P.2005/S手動上鍊機芯,儲能六日/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50米/參考價 NTD 4,950,000

傳統陀飛輪裝置採用與機芯面盤水平旋轉的特性,完全被PANERAI沛納海的P.2005陀飛輪機芯所顛覆,其特殊翻滾式結構,在鏤空的「Lo Scienziato」陀飛輪兩地時間錶款上,才可清楚窺見其特殊之處。
 
寶璣大師發明陀飛輪之初,主要是為了解決懷錶所遭受到的方位差,與游絲容易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因為懷錶都是直立於口袋之中;因此當陀飛輪運用於腕錶上,面臨手腕隨時在位移與轉動的姿態,傳統陀飛輪的表現未必會優於基礎自動錶款。
 
翻滾式30秒陀飛輪;位於10點與11點鐘位置的陀飛輪裝置,採用特殊的翻滾式設計,由四番車連接傳動齒輪,使陀飛輪軸心轉動,而另一端的擒縱輪會與傘齒輪互動,使擺輪持續運轉。

因此,當PANERAI沛納海在2005年開始研發首款的陀飛輪機芯時,便考慮要設計出一款適合運用於腕錶上的陀飛輪, 設計者便是大名鼎鼎的Carole Francoise Kasapi,也就是現在CARTIER卡地亞的首席機芯設計師。這枚在2007年發表的P.2005陀飛輪機芯,首次採用翻滾式結構,也就是陀飛輪旋轉軸心與面盤呈現水平狀,而寶璣式陀飛輪則是旋轉軸心與面盤呈垂直狀。
 
因此,將腕錶配戴於手腕之上,陀飛輪裝置就像是一個持續在手腕上滾動的裝置,配戴者在不論是使用電腦、看電影或是其他坐姿行為時,翻滾式陀飛輪都能發揮其四方位等時的優勢,較傳統陀飛輪更適合配戴於手腕之上。
 
兩地時間功能;P.2005/S機芯還具有兩地時間功能,可透過錶冠快調短時針,除了中央的12小時制兩地時間指針外,三點鐘位置的日夜顯示指針,可提供配戴者辨別第二地的日夜狀態。

沛納海自2007年發表首款自製陀飛輪腕錶以來,已經在不同系列中,推出不同材質的陀飛輪款。即便是最新的Radiomir 1940系列也在2014年香港W&W錶展中,推出了18K紅金材質的PAM00558。而鏤空版本的P.2005/S機芯,則是首度出現在2010年的兩款PAM00348與PAM00350陀飛輪腕錶之中。但是2015年在香港W&W錶展推出限量30只的Lo Scienziato - Radiomir 1940Tourbillon GMT Oro Rosso,是沛納海首次推出鏤空陀飛輪機芯搭配貴金屬的錶款。
 
本款腕錶的P.2005/S陀飛輪機芯,基板與夾板同樣採用鍍黑設計,但是鏤空的支架旁,則有黑色的方格網設計,是沛納海的獨有造型。而內部的發條盒與走時輪系,表面則使用銀色處裡,從鏤空的夾板中,可窺見兩個發條盒,但其中一個發條盒還串連著第二個發條盒;因此透過這三個發條盒,可提供長達六天的動能。
 
帶有網格裝飾的鏤空機板是沛納海的特色,背面機板上還有動力儲存顯示。

不過,同樣採用三個發條盒設計的P.2002、P.2003機芯,卻具有八天與十天的動力儲存,主要的原因在於陀飛輪裝置會耗損龐大的動能,而且P.2005採用轉速較快的30秒陀飛輪,因此動力儲存縮減至六天。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