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製錶時代(下) 解放創意

Dec 25, 2015

勞力士最新的3255自動機芯採用以LIGA技術生產的鏤空擒縱輪。

所謂的製錶技術可以分成兩大類,一個的機械製造工藝;一個是手工藝。前者與科技有關,後者就單純要靠人工親為。製錶本來就是精密工業,不夠精密的話,很多創意並無法實現。科技能達到的精密程度可以說是人手望塵莫及,現代科技可以讓過去不可能實現的機芯設計變為現實,對製錶師而言,創意得到解放;對愛錶者而言,許多新奇腕錶的出現也增添了玩錶的樂趣。

續前文所述,再來看看高科技對製錶業的影響。

伯爵以3D列印技術製作出的錶款模型,3D印表機按照電腦繪圖,由一層聚合物、一層膠水的順序堆疊成形,需數個小時才能完成。

LIGA(光刻、電鑄、模造)、DRIE(深層反應離子蝕刻)這類微型加工技術藉由光線投影到被蝕刻物上,便能成形,無需事先按傳統方式製做模具,所以各種奇形怪狀的零件都可以做出來,這個優點其實也解放了設計師的創造力,說得誇張一點,想得到的就能做得到。要說缺點的話,就是這類生產設備不便宜,用來單做自家零件恐怕太奢侈。很多瑞士錶廠是委託給Sigatec(雅典錶持股過半)、Mimotec這兩家專門公司,她們還生產醫療等其他微精密零件,比較符合經濟效益。具雅典技術總監所言,勞力士則是自廠生產LIGA零件的製錶品牌。

泰格豪雅2013年發表的MikroPendulumS 1/100概念錶,其鉻鈷合金的錶殼是直接以3D列印成形的,複雜的外觀與高質感證明了3D列印技術的實力。

既然提到一層一層的“生長”方式,就來講講逐漸走入生活的3D列印技術。這種技術其實在製錶業已經使用多年,當設計師在電腦裡設計好錶款的3D模型後,就可3D列印出來,具體地看到實際的外觀效果。不過,這只是初階的用法,列印出來的也只是塑膠類材質的模型。泰格豪雅則更進一步,直接3D列印出2013年卡萊拉MikroPendulumS 1/100概念錶的鉻鈷合金錶殼(是實物,非模型),質感相當好。這款腕錶還應用了磁力擒縱技術,當然也是借科技之助。常見的銣鐵硼磁體具有很強的磁力,但缺點是容易受溫度影響磁力變化,這自然不符合腕錶精確計時的需求,泰格豪雅當初也遇到這個困難,最後加入釤、鈷、釓等元素才達到穩定的水準。

泰格豪雅MikroPendulumS 1/100概念錶的走時與計時擒縱裝置都採用沒有游絲的磁力擒縱,藉由正、負磁極的相吸、相斥作用控制擺輪頻率。紅框處為磁石。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以及現代人喜愛獵奇的心理,科技對製錶工藝的影響正逐步擴大。許多品牌開始將其他業界已經成熟的科技,轉化為製錶業可用的技術,並做出震憾世人的作品。有了科技的支持,創意才能實現。雖然說製錶業相當保守,但在上個世紀中葉Cecil Frank Clifford就發明了磁力擒縱裝置,百達翡麗也在1960年代發行過環形自動上鍊的機芯,以這兩項發明為例,都是受限於當初的技術而未能成熟。如今泰格豪雅的磁力擒縱還在發展,但寶璣已經量產使用磁力樞軸、調速器的機芯;而環形自動盤更已被寶齊萊、迪菲倫、寶璣、愛彼、卡地亞、積家等等錶廠採用。這些成果除了歸功於品牌的創意與改良,當然也要感謝科技的支持。

寶璣的磁力樞軸(Magnetic Pivot),下方輪軸並未與軸承接觸,可以減少摩擦力;同時利用磁力發揮抗震效果。

製錶業突破與傳統業外科技的藩籬之後,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有趣或實用的發明出現。2010年時美國的生技公司Organovo已經實現3D列印人造血管,當他們列印出一顆腎的時候,所謂的前衛腕錶會是什麼樣子?

愛彼皇家橡樹離岸型陀飛輪計時碼錶所使用的2897環形自動上鍊機芯。


 

延伸閱讀:科技製錶時代(上) 傳統工藝現代化

延伸閱讀:矽游絲專利已經到期 百達翡麗、勞力士矽游絲還有優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