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來談談Apple Watch吧(下)

Oct 6, 2014

Apple Watch的選配當中居然有米蘭帶這麼老派的選擇還滿令我意外的,這也是我認為他們有做功課的理由之一。
 (承前)
Apple Watch發表當天的早上我還只匆匆掃了一眼相關報導的懶人包,當時有朋友急著來問我的意見,我只憑第一眼印象簡單地回答他:醜,除了作為工業產品在細節的完成度高一點外跟之前的智慧型手錶沒什麼大差別。當時我還貼了一張RADO r5.5的照片給對方說跟這支好像(雖然我覺得r5.5很好看)。晚點有空把它的官方介紹詳細讀過了,基本上整體印象沒什麼改變,不過有兩點倒是比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多留心了一下。一是之前就提到的工業細節。雖然沒看到實錶,不過一直以來蘋果產品的官方圖片、影片跟實際產品的質感都滿接近的,照這樣看來Apple Watch錶殼、鍊帶的金工真的相當不錯,至少夠得上兩三萬元的手錶該有的水準,而跟之前那些搶搭這波風潮趕著做出來的智慧型手錶更是天差地遠。不過再看仔細一點這款的金工其實並沒有太多刁鑽的地方,整體的線條單純,真正耗工的切割面、倒角或是繁複的表面處理並不多,比較有難度的大概只有錶鏡和錶殼交界處線條的連續性、還有快拆式錶耳的機關,除此之外都不算太難做,當然蘋果產品的風格原本就是如此,不過跟我們摸慣了手工錶的人來說這種程度的質感畢竟是小菜一碟。 
 
另一點是操作方式的部分。這款的界面寫的自然是比那些二流的智慧型手錶好得多了,比起Android Wear的也更活潑些,不過它在操作上最有啓發性的部分還是點出了智慧型手錶「錶面小」的這個原罪、從而導入了錶冠式操作的想法。腕錶的錶徑不過40幾釐米,的確是不適合在錶面上做太複雜的手勢,不過之前的智慧型手錶多半都因循智慧型手機的邏輯而很少考量到這點,在這上頭蘋果的確是再次扮演了突破盲點的角色,然而利用錶冠來輔助操作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嗎?我認為未必,因為錶身一旦緊貼手腕的情形下,要用食姆二指旋轉錶冠其實是不甚靈活的,Apple Watch將錶冠往上移到接近上錶耳的位置我猜就是考量到這點,不過儘管如此,在他們的示範影片中使用者操作時多半還是以一根食指用推的,可見它恐怕仍然不太好用。其實一支手錶能作為操作輔助的部件,最適合的我認為莫過於旋轉式錶圈,不過既然他們已經選擇了方形錶身,這麼一來旋轉式錶圈的想法自然也就不成立了。 
 
事實上我認為蘋果一定也思考過要做方錶還是圓錶,圓錶雖然有它歷史文化上的優勢(=大家比較習慣圓錶),不過它之所以會發展成圓形的主要還是因為圓形的輪系配置比較經濟,不像方形的有那麼多死角,說來這是源自相當務實的邏輯;智慧型手錶自然沒有輪系配置的問題,對他們來說的「務實」應該是要考慮怎樣的錶面才能最有效率地呈現資訊,照這樣來看的話方錶的確是更合理的結果,而這個推理過程也比較符合蘋果一貫的邏輯。 
 
Apple Watch發表以後,傳統錶界最早開砲的大咖應該要算是Jean-Claude Biver,而他所指出的說來也就是智慧型手錶的老問題:醜、沒考量到鐘錶設計的傳統,而這一點從早期的智慧型手錶到Apple Watch並沒有改進太多。不過儘管以成品來說差強人意,但我相信蘋果在背後應該下了不少功夫對高級錶市場做reserch,別的不說,仔細讀他們的官方文字就可以發現到他們對一些鐘錶專業術語的使用還滿精準的,這個部分肯定是有找具有鐘錶專業背景的人潤飾過,甚至據我所知蘋果這次為了推出Apple Watch的確有從高級錶品牌挖人,而且是行銷部門的,由此可見他們對這個新產品的市場是有很多想像的。 
 
不過到頭來Apple Watch會對鐘錶市場造成什麼影響?購錶預算原本就低於7、8千元的人我認為Apple Watch的魅力還不足以讓他們將預算上修到破萬,而預算在1、2萬的剛好符合Apple Watch的價位,不過這個區間的消費者我認為已經開始重視「手錶該有的樣子」這種傳統價值了,在這點上頭Apple Watch並不討喜,它或許會吸引到一部份的人嘗鮮,不過應該不會是那種普遍性、取代性的,而預算再高的我認為他們很可能會買一支來玩,不過未必會常戴,因為對他們來說這不算買錶,自然也不會瓜分到他們的買錶預算,不過以結果來說我猜這種消費者可能會買走最多Apple Watch。當然還有一種人是原來根本已經不戴錶了,為了Apple Watch特地回來買錶的,這種人可能也會佔很多,不過跟既有的鐘錶市場就沒有關係了,到頭來它會影響到的可能只有一部分同價位的產品(1-2萬),對高級錶市場是一點影響都沒有了。這個發展其實還滿清楚的,品牌本身似乎也都持類似的意見,稱不上是什麼了不起的分析,只是在聽到頻果的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Jonathan Ive在受訪時說Apple Watch會對瑞士鐘錶業帶來重大影響時,還是忍不住想說你真的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