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能的精準度

Aug 4, 2014

Chronometer的後繼款式說來只有去年的這款三針一線了。其實格拉蘇蒂在2010年前後在「實用」這個議題上還提出了滿多想法的,那幾年推出的Counter和Diary就都很有這個意味,不過近期就沒什麼同樣精神的新產品了。

上星期去看了無印良品辦的設計獎得獎作品展覽。入選作品中有不少都滿有趣的,沒機會去到現場的推薦也可以逛逛線上的:連結。跟無印良品淵源深厚、身為他們家的顧問/產品設計師、同時也是這次徵件的評審委員的深澤直人在總評中講到一段話讓我還滿有感觸的,他說:「將現有日常用品的完成度、精準度提高,也是一種設計。」先岔個題,現在一般人對深澤直人的認識多半都是因為無印良品,但其實他也曾經是SEIKO in-house的設計師(現在還是不是我不確定),GS現行的幾種錶殼樣式中有一種錶冠有護橋的就是他設計的(據我所知SEIKO內部有時候會暱稱做「深澤款」),而無印良品自己賣的手錶當中有幾款的外形就跟GS非常類似,從這個淵源看來應該就不難理解了(說來這兩家的設計理念也滿近的)。

回到他說的那句話。這裡提到的「精準度」當然不是我們講日差幾秒的精準度,而是指一件工業產品在機能上,能夠跟使用者的實際需求吻合到什麼程度。我在2011年左右提出過一個「新實用主義」的說法,指的其實就是這裡所謂的「機能的精準度」。當時我認為符合我新實用主義的錶款,現在回想起來其實也只有格拉蘇蒂的Chronometer(2009)和寶璣的5717 Hora Mundi(2011);或者應該說我是看到這兩款之後才發明了我這個論調的。這兩款在推出當時都引起了一定的話題,而評者多半是稱讚他們「實用」、「有創意」;「實用」這個品質在講錶的文章中滿常被提及的,但通常我們會說兩地時間很實用、防磁功能很實用、或是計時碼錶其實沒那麼實用,仔細想想這跟我們在誇讚Chronometer或是Hora Mundi「實用」時,那中間的意義其實是有微妙的差異的。

兩地時間的實用大概屬於「生活中真的用得著」這種程度,Chronometer和Hora Mundi則像是真的觀察、分析了我們用錶的習慣,針對其中一些細微、但卻從來沒有被好好解決的問題提出方案,用深澤的話來說,他們是「機能的精準度」很高的產品。高級錶應該已經算是精品業當中比較有把機能性放在心上的一行了,不過比起像無印良品那種日常生活用品產業心目中的實用,我們在機能性上面的精準度其實還是偏低的。 對一般產業的工業設計師,或是一個剛畢業的設計科系學生來說,觀察分析使用情形、針對其中的不足點提出改進方法應該是做設計最基礎的方法,但是從目前市面上的高級錶產品中我們很少看到這樣的思考過程,大部份的錶款在設計時似乎很少去思考比較深層的使用問題,他們寧願花大錢去研發某種材料很稀奇、形狀很特異的擒縱器,讓機芯的日差可以提升(其實沒什麼人在意的)1秒2秒,也不太會去做點什麼事讓我不會每次都搞不清楚錶冠是拉出一段還是兩段了,從嚴肅的工業設計來看這其實是一個不小的偏差。這也是為什麼當我看到Chronometer或是Hora Mundi時會大加讚賞的理由,無關這項設計講起來有沒有話題,而是在於它們盡到了作為一個日用工業設計的本分。不過儘管我自顧自地提出了什麼新實用主義,然而類似的錶款之後也沒怎麼增加,甚至連格拉蘇蒂他們自己也都沒再出了,看來儘管我覺得它有理,但這種價值在這個業界還真的沒什麼人稀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