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寶石水晶錶殼到底有多難做?(下)

Feb 18, 2013

RM056

(承前)在接到RICHARD MILLE的訂單之初Stettler還不太確定這一批貨倒底有多難做,光看設計圖有很多問題沒辦法具體呈現,「總而言之先做做看就對了。」首先是原料。目前業界製作藍寶石水晶原材的做法主要有「Verneuil法」和「Czochralski法」等等幾種,基本上就是將氧化鋁長時間加熱融化後再做結晶育成,不過以Verneuil法來說,像這樣的工法製成的原材最大只能做到直徑40mm的錶鏡,以這次要作的錶殼來說還是太小了,所以他們另外從俄國採購了一批以另一種「EFG法」製成的大型藍寶石水晶。 
 
再來是切削。要處理造型這麼複雜的錶殼一般的加工設備根本無法勝任,為此Stettler特地引進了兩台具備超音波馬達的5軸CNC設備,這兩台每台都要80萬瑞郎,由此可見Stettler這次下的本有多重(話說回來,加工dom式的錶鏡也需要用到5軸CNC,Stettler這次的投資後續說不定可以幫他們招徠更多的生意)。
 
藍寶石水晶跟鑽石一樣有所謂的「軸」,這個部份我實在不太懂,不過應該是他們在結晶時的核、脈絡之類的結構,總之在加工時要避開這些軸,不然很容易會造成原材碎裂。以錶鏡的尺寸來說,一枚差不多有50個軸,不過平面的錶鏡不去管它也沒什麼關係,但是像這次要作的錶殼就沒辦法了,加工的職人得從我們看來一片透明的原材中將那些軸一一認出,小心地避開。 
 
最難的部份還是開洞。他們使用鑽石鑽頭,以每分鐘1萬轉的速度來鑽;電鑽的轉速最高可以達到4萬轉,不過為了避免鑽頭過熱所以採用了較低的轉速,儘管如此一旦溫度超過900度C了還是得暫停,等到鑽頭冷卻了再繼續。「總之就是得慢慢來,不然原材馬上就裂了。一開始試做的時候所有的原材都碎光了也做不出一個錶殼來,而且鑽頭也是,一下子就鑽壞了。」複雜錶殼加工的廠方人員這麼說。還有一個訣竅是先開一個比較小的洞,再慢慢往下把動鑽大,這樣也比較不容易裂。採訪的記者問到他們有沒有為了加工修改原始的設計,Stettler說他們沒有,因為當初RICHARD MILLE的條件就是不得變更任何設計。 
 
最後是打磨。Stettler是將切削完成的錶殼以游離鑽石微粉打磨——根據我的瞭解這應該是將錶殼放進一台密閉的設備中,在裡頭會噴射出鑽石微粉擊打錶殼表面,達到打磨的效果;打磨從10微米一路磨到2-3微米,最後再做化學處理,然後再在表面塗上矽。到此為止RM 056的錶殼算是大功告成了,而這全透明的藍寶石水晶錶殼到底有多難做我也算是見識到了,全球限量5隻、1隻5千多萬台幣的定價是有些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