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製錶人訪震旦

Oct 24, 2011

獨立製錶人遊神州,就像五百年前哥倫布找新大陸一樣。

瑞士獨立製錶人學會(AHCI)將在10月訪問中國,18日在北京、23-23日在上海國際頂級私人物品展裡展示由學會成員製作的鐘錶作品;這群人正是頂級製錶業界裡的超高檔個體戶,他們到中國,代表這是個成熟的市場,有淘金的機會,所以帶著自己手製的寶貝到神州碰碰運氣。中國的經濟實力在近十年來普遍得到認同,這是好事;但這類頂級工藝品,除了要有經濟實力才能一親芳澤之外,最好也得有點認識,才不會有焚琴煮鶴的疑慮。

以往絕大多數人對頂級鐘錶的概念,不外乎「3P」、「2P1R」、「瑞士三大錶廠」、「世界十大名表」這類簡而言之、依稀彷彿的印象。我一聽到這類的詞就頭大,它固然能讓對鐘錶認識不多的人簡單快速地得到基本概念,但它也膚淺得可怕,講「3P」的時候,牌子裡沒P的就倒了大楣;講「三大錶廠」的時候,其他的就變成了小錶廠,講十大名表就更慘,大家都知道第十名姓孫名山,不過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第十一名;講藝術性的作品,還能拿來排名,其實跟寫書法還能比賽一樣,考的不只是「參賽者」,在裡頭一起考試的還有「評審」,一樣該被評分。

所以聊錶賞錶的時候,最好有基本的常識才不容易顏面無光,一夥老外在中國淘金的時候,也不該讓人以為中國人錢好騙才是。這次獨立製錶人學會有五位具代表性的製錶師到中國登臺表演,分別來自匈牙利的Aaron Becsei、俄羅斯的Konstantin Chaykin、德國的Marco、瑞士的Marc Jenni,還有西班牙的Aniceto Jiménez Pita等五人,這樣的陣容一看就知道代表性著重在何事了──他們來自五個國家,講究的是獨立製錶人學會的「國際性」,而非由瑞士人獨大的製錶業縮影。這麼說是有道理的,獨立製錶人學會的會員個個有驚人藝業,真要挑什麼有代表性的,只怕會像考武狀元一樣,先來場生死鬥才能有結果。

獨立製錶師的錶多半是天價,定價的依據當然除了製錶師對自己作品的信心,也還包括了市場的評價;但這畢竟是非常小眾市場的高端作品,定價接受市場檢驗的時候,不見得能得到名實相符的批評。前些日子香港蘇富比頂級名錶拍賣裡有幾枚獨立製錶師的作品,其中兩枚陀飛輪錶都拍出了不太讓人滿意的結果,它的成交價基本上都在拍賣公司預估價的高端,但預估價幾乎都是原本定價的五折左近,獨立製錶師的錶多半沒有現貨,或是接單之後再排隊一段時間(常常是幾年……),如果拍賣公司的鑑價官認為送拍賣的錶價值應該是定價的一半,那麼不是鑑價官見識太淺,就是製錶師定價太高。

當然,我沒能力告訴你答案是哪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