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GUET首款飛行陀飛輪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 寶璣250周年紀念錶款第四章
Jun 27, 2025

為慶祝品牌創立250週年,寶璣呈獻周年紀念作品的第四章——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腕錶於2025年6月26日推出,紀念1801年6月26日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為自己發明的陀飛輪獲得專利的一天。這款腕錶將限量發行50枚。
陀飛輪-發明與機芯之源
寶璣製錶廠在陀飛輪領域擁有獨特技藝,自A.-L. Breguet 於法蘭西共和曆第九年獲月(Messidor)7日(即 1801 年 6 月 26 日)獲得該項專利以來,便承襲此傳統。寶璣 從未停止發展這項複雜功能的無限變化,而此次則是首次推出“飛行陀飛輪”版本。這個詮釋體現了寶璣多年來一直精通的複雜結構及被稱之「神秘」的設計。這款新作不僅向大師的複雜功能致敬,也讚頌“tourbillon”(陀飛輪)一詞的起源。選用“Sidéral”一詞絕非偶然,它喚起繁星世界、天體運行的精準度,以及依據天體而非太陽的時間測量。它指向基於恆星固定位置的天文時間,暗示一種更嚴謹、與宇宙法則相關的時間觀。

陀飛輪的存在,不僅聯想寶璣的天文成就,也契合其歷史的背景。實際上,「陀飛輪」的當代意義與詞意的起源「快速旋轉的物體」非常契合。然而,在17與18世紀,其含義則截然不同。當時,數學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將“tourbillon”泛指為“具有旋轉運動的物質系統”(1647年,笛卡兒《哲學原理》)。自此,陀飛輪的概念擴展至行星系統,因此與天文學有直接連結。寶璣融入當代的學術傳統。然而,他的發明在當時仍具顯著的前瞻性,因為 224 年後,陀飛輪仍在不斷發展,然而其原理從未真正被超越。
輪轉之藝 變幻無窮
阿伯拉罕- 路易.寶璣(Abraham – Louis Breguet,1747-1823年)先生構思陀飛輪裝置之時,特地未對其最終技術形態設限。這位以推動製錶科技進步為己任的偉大發明家意識到自己並非製作一成不變的機制,而是確立一個基本原理。他親身實驗多種形式的陀飛輪,改變其設計結構、震盪頻率和旋轉速度或擒縱系統(槓桿式、衝擊式或自然式)。於19世紀初曾以「Breguet et fils」(寶璣父子)為名經營生意的寶璣曾專注於陀飛輪研發項目超過三十年之久。1796年至1829年間,共製作了約40枚陀飛輪時計。

如今,寶璣追隨這位卓越製錶大師的足迹,開發出品牌首款飛行陀飛輪。品牌秉承製錶巨匠的精神,回歸陀飛輪的本質,將飛行陀飛輪與神秘陀飛輪合二為一,推出獨具匠心的融合之作。飛行陀飛輪由傳統陀飛輪演變而來,其通過旋轉框架抵消地心引力對擺輪產生影響的核心理念始終未變。飛行陀飛輪於20世紀初問世,是一項較新的發明。與傳統陀飛輪有所不同,“飛行陀飛輪”摒棄了前橋設計,僅通過下錶橋固定框架。因而整個裝置僅由下方支撐,呈現出仿若懸浮於空中的視覺效果,“飛行陀飛輪”亦因此得名。
與傳統陀飛輪相比,飛行陀飛輪的結構更為複雜,因為陀飛輪框架不再由兩側樞轉支撐,而僅與底部連接。這意味著它必須更為堅固,具有更好的調節功能和平衡性。早在1801年,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就以堅固和精準作為製錶原則,直至如今的2025年,以其名字命名的寶璣品牌仍為同樣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神秘設計 引人入勝
寶璣透過加入這項神秘的複雜功能設計,增強了其首款飛行陀飛輪的懸浮效果。神秘複雜功能是指讓一個元件在未與機芯其他部分有可見連接的情況下運轉。此功能常應用於鐘錶指針,但也可用於任何旋轉部件,包括陀飛輪——如 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 所展示。
神秘陀飛輪是寶璣製錶大師掌握的一項令人矚目的複雜功能。陀飛輪框架和下部支架的橋板通常裝飾精美,在此新款腕錶中則由藍寶石製成,並覆有防反光塗層,純淨透明,在視覺上仿若隱匿無形。齒輪與框架之間的接觸點同樣不可見,其位置偏離陀飛輪的開口,在錶盤上無跡可尋。
神祕與飛行
Classique 7255 同時兼具神祕陀飛輪與飛行陀飛輪。這來自於隱形驅動調節器超出機芯高度的巧妙結合。整體呈現出懸浮效果,並提升了機械結構的可視性。

向天文學致敬
阿伯拉罕- 路易.寶璣(Abraham - Louis Breguet)先生於1747年1月10日出生於納沙泰爾,1775年在巴黎自立門戶,在其長居之所巴黎西堤島的鐘錶堤岸開設製錶工作坊。在舉世聞名的法國首都巴黎,年輕的寶璣先生在馬薩林學院(Collège Mazarin)跟隨傑出數學教授瑪麗神父(Abbé Marie)學習。正是在瑪麗神父的引領下,這位未來的製錶大師對天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而在之後的數十年裡,兩人始終亦師亦友。
在馬薩林學院求學,使寶璣先生打下扎實的科學根基,讓他成為領先於時代的工程師。後來,他加入了馬薩林學院內的法國科學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和位於巴黎的法國經度委員會(Bureau des Longitudes),致力完善各個天文學的分支的研究。
寶璣先生在其有生之年,曾與天文學家拉朗德(Lalande)、比奧(Biot)、布瓦爾(Bouvard)、尼科萊(Nicollet)、卡西尼(Cassini),以及他在科學院結識的年輕天文學家法蘭索瓦.阿拉戈(François Arago)共事,並曾向阿拉戈提供一個目鏡天文計數器(安裝在觀測望遠鏡上的計數器)。

寶璣的天文美學
寶璣全新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在品牌史上首次採用砂金石琺瑯錶盤。為致敬天文學和星空觀測,其深邃的藍色錶盤點綴著璀璨的內含物,如同點綴星空的繁星般閃耀。砂金石工藝起源於17世紀初,自此便不斷臻於完美。寶璣這次選擇以類似大明火琺瑯的工藝來打造這款腕錶。這個製程必須將琺瑯磨成粉末。最終的複合物必須經過精細校準——為了獲得完美的效果,砂金石粉末的顆粒必須比傳統琺瑯粉略大一些。
要製作這款錶盤至少需要五層砂金石,每一層都必須在超過800攝氏度的窯爐中燒製。每次燒製都極為敏感,講求極高的精準度:燒製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都可能導致錶盤永久損壞。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 的錶盤融合了兩大元素:深邃純藍的砂金石琺瑯,以及象徵星星的閃耀銅粒。由於每一枚砂金石琺瑯錶盤均為手工製作,因此每一枚都不會完全相同,所以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的 50 枚腕錶皆為獨一無二。

「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於1801年發明的陀飛輪,至今仍是製錶業界最為精妙的複雜功能之一。全面掌握陀飛輪技術,精密嚴謹的創作發明及卓越工藝,體現了寶璣兩百多年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寶璣行政總裁Gregory Kissling
陀飛輪技術說明
寶璣製錶坊尤其注重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旨在以當代美學與精密細緻的卓越技術,延續這項珍貴發明的情感傳承。陀飛輪的抬升強化了裝置的深度與在虛空中漂浮的感覺——延續了天體在宇宙中漂流的隱喻。陀飛輪位居視覺焦點,整體裝置高度為7毫米,相比主夾板高出2.2毫米,稍為比砂金石珐琅錶盤高出0.9毫米。換句話說,陀飛輪本身就賦予了機芯整體高度,置於厚10.2毫米的錶殼中。

每當仔細觀賞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陀飛輪作為王者,機芯的構建以它為中心,腕錶的風格亦取決於其完美比例。為了塑造莊嚴宏偉的視覺美學,全新的錶盤設計和製作由多個不同的元素組成,包括飾有凸起邊緣的金色底座及金質陀飛輪錶圈。此項設計意味著這些元素擁有一項神秘的技術功能:它們形成凸起的金屬壁,封閉錶盤的邊緣,這使得砂金石琺瑯能夠在整個琺瑯工藝中添上飾面,以達到先前選定的整體效果。
寶璣金打造品牌標誌,錶盤上鑲貼「Breguet 」及「Tourbillon」立體字樣,以至小時刻度圈均閃耀著寶璣金的溫暖光澤。錶盤背後的是驅動陀飛輪框架的機械裝置,它們賦予了隱秘的技術功能:能夠遮蔽與機芯其他部分交互作用的“神秘”部分,使其彷彿漂浮於空中,這不僅決定技術,也引領美學。

非凡工藝
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腕錶採用寶璣金打造。這種專利合金已於250週年慶典的第一章亮相。寶璣金溫暖、微妙的粉紅色調,靈感源自18世紀製錶商(包括寶璣)使用的黃金。它含有75%黃金,並添加了銀、銅和鈀金,不僅閃耀璀璨光澤,還不易褪色,性能持久穩定。機芯背面飾有今年推出的全新Quai de l’Horloge機刻雕花圖案,其設計靈感源自西堤島的獨特曲線和聖路易斯島的細長輪廓。
自問世以來,Quai de l’Horloge機刻雕花首次不僅以圓形圖案出現在錶殼側面和陀飛輪支架上,還以線性方式延伸至機芯夾板整體。每一枚腕錶的錶盤都飾有寶璣隱藏式簽名,與其傳統特徵相得益彰,例如飾有精緻錢幣紋的錶殼、獨立焊接式錶耳和寶璣「鏤空蘋果」(或稱鏤空月形)指針。腕錶背面鐫刻從「1/50」到「50/50」的獨立編號。
寶璣行政總裁Gregory Kissling先生訪談

為何您希望製作一款神秘飛行陀飛輪?
寶璣的系列中已經有多款陀飛輪腕錶,我們亦曾推出過一款具有神秘陀飛輪的腕錶。然而,這次腕錶的新穎之處在於其飛行框架,它使陀飛輪與砂金石錶盤一起佔據主角地位。
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是寶璣歷史上首次推出飛行陀飛輪。同時以此華麗的方式慶祝陀飛輪誕生224週年!我們選擇重新詮釋的陀飛輪型號也絕非一般:在寶璣歷史檔案 擁有的陀飛輪機芯中,它正是用於1990 年寶璣發怖的首款陀飛輪腕錶,型號為 3350。Classique Tourbillon Sidéral 7255 向此經典作品與大師的發明致敬。我甚至願意說,這款新作是一首獻給陀飛輪的頌歌,幾乎讓時間顯示變得次要。
您能否介紹一下砂金石嗎?
這種材質通常會令人一見驚豔。其名(aventurine)源自意大利語「aventura」,字面意義為「機緣巧合」,因為砂金石玻璃的問世確實屬於偶然。17世紀,一位穆拉諾的玻璃匠不小心將銅屑掉入熔融的玻璃中。玻璃冷卻後,金屬顆粒在玻璃內部形成懸浮的結晶體,前所未見的「星光玻璃」由此誕生。而玻璃本身之所以呈現出藍色,是因為添加了鈷晶體。

為什麼特別選擇在這款腕錶中加入砂金石?
我們每一款周年紀念腕錶都講述一個故事。透過這款全新的腕錶作,我們想講述關於陀飛輪的故事, 其名稱中包含「Sidéral」一詞,即與星體有關。回想一下,在 A.-L. 寶璣的時代,「tourbillon」指的正是繞軸旋轉的天體。這種關聯是顯而易見的!當我們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你會看到見無數星星。這正是砂金石大放異彩的地方, 其內含的銅粒就像夜空中閃爍的星星。星星,或說星體,一切皆有其美麗喻意。
砂金石會成為寶璣系列中的固定設計嗎?
對的,寶璣很有可能在其他系列新作飾以砂金石。儘管還有其他有趣的材質可以探索。而在這款腕錶中,砂金石呈現出如夢如幻的視覺效果,腕錶所搭載的複雜功能亦與宇宙天體巧妙呼應。多家高級鐘錶品牌在其作品中採用砂金石,亦並非偶然。
在寶璣系列作品中融匯新材質有何重要意義?
與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一樣,我們樂於把玩、測試和引入新材質。製錶業是個無邊無際的遊樂場,我們對創新和卓越不懈追求的同時,公司內部還有材質專家,他們總是不斷嘗試,大膽探索。這些項目正是各個部門聯手推進的成果。
寶璣博物館館長埃曼紐爾.寶璣(Emmanuel Breguet)先生訪談

在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的時代,製造了多少枚陀飛輪?
深入查閱歷史檔案,尤其是當時的製造記錄,得知共有35件陀飛輪作品,此外還有5件不容忽視的作品:一座子母鐘、著名的Sommariva鐘(由一個陀飛輪鐘及一枚置於轉盤上的時計組成)、一個航海天文鐘、一款用於展示的大型時計和一座旅行鐘。這些豐富多彩的作品,見證寶璣先生對發明創新的偉大抱負。寶璣先生,總共製作了40件作品,還未包括在記錄中從未完工,被標記為「註銷」、「報廢」或「遺失」的9件作品。事寊上,損失率也是挺高,相當惋惜!
在取得陀飛輪專利之前,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是否已開始研究陀飛輪相關零件?
遵照常理,沒錯。這位發明家在1801年之前已經開始創作三枚陀飛輪,迫不及待要驗證他的構想和計算結果。
在阿伯拉罕-路易.寶璣(Abraham-Louis Breguet)先生所處的時代,生產一枚陀飛輪時計平均需時多久?
需時六年多,這是製作「普通」寶璣時計所需時間的兩倍。這充分說明了陀飛輪時計所涉及的操作極為複雜精細,甚至在這位鐘錶大師身邊尋找技藝嫺熟的技師也並非易事……
首批寶璣陀飛輪時計的銷售情況如何?
1811年,在十年專利期結束時,寶璣僅售出十枚陀飛輪。毫不意外,買家包括各國君主(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和喬治四世、西班牙的費迪南七世)、俄羅斯貴族及來自歐洲各地的名流。迄今已證實,最初40枚陀飛輪中的四分之一肯定是用於海上用途,即是它們由船主或水手購買,用作海上導航和計算經度。托馬斯.布里斯班(Thomas Brisbane)將他的腕錶帶到澳洲,一些腕錶在全球海域航行了大約50年。這種用途無疑令寶璣先生感到欣慰,他對航海相關製錶充滿熱情,希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更精確的時計。
寶璣製造的第一批陀飛輪時計後來如何?
其中十多枚現為博物館館藏:三枚為寶璣博物館所收藏,四枚現藏於大英博物館或英國其他機構;其餘則分別在意大利(米蘭)、以色列(耶路撒冷)或美國(紐約)等地的博物館。另有約十五枚則在私人收藏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