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 20年的狂野創意揭開「特別企劃」系列序幕 MB&F SP One手動上鍊腕錶
May 21, 2025

MB&F SP One 最初被稱作「三圓」(Three Circles),展示發條盒、擺輪與錶盤三元素如何抵抗重力、懸浮於腕間。三元素神秘地懸浮在圓形劇場般的中央舞台,而藍寶石水晶圓頂將這一切展露無遺:擺輪在半空中翩然起舞,傾斜錶盤呈現出 MB&F 精妙的錐形齒輪工藝。SP One 堪稱機械奇觀,將藏家的手腕化作舞台,演繹一場反重力的視覺饗宴。
SP One 採用直徑 38 毫米、宛如鵝卵石的圓潤錶殼,結合光滑觸感、無錶圈設計以及巧妙分離的錶耳。這是 MB&F 有史以來最纖薄小巧的腕錶,但仍忠實傳承品牌標誌性的立體結構與突破精神。SP One 遊走於前衛的 Horological Machine 系列與經典的 Legacy Machine 系列之間,為一個無法定義的全新「特別企劃」(Special Projects) 系列揭開序幕。

若要真正理解這款腕錶的戲劇張力與非傳統風格,要從故事源頭說起。
深掘靈感一籮筐
COVID 疫情來襲時,MB&F 和許多品牌一樣,以為一切要畫下句點。在那段動盪的日子裡,團隊決定重新研究擱置多年的「好玩」企劃,實驗一些輕鬆趣味的構想,而 M.A.D.1 正是其中之一。這款腕錶最初只是品牌為了感謝親朋好友而設計,沒想到意外成為今日家喻戶曉的作品。接下來幾年 MB&F 陸續推出新作,並獲得日內瓦鐘錶大賞 (GPHG) 多項大獎肯定,一切似乎無往不利。
然而,正如同 MB&F 創辦人兼創意總監 Maximilian Büsser 所言,「成功可能是一種毒藥」,恐導致團隊自滿、怠慢客戶,甚至扼殺創新。所幸,MB&F 沒有走偏,反而更注重創意,挖掘些塵封在深處的構想。這樣的轉折彰顯品牌始終如一的信念: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有可能是最棒的驚喜。這也印證了做生意往往最好的計畫就是沒有計畫。MB&F 的精神正是如此:不照本宣科,沒有商業企劃書,只有一股堅定的意志,要打破預期、反其道而行和擁抱不尋常。

那個滿載「特別企劃」的籮筐裡,有著品牌多年來累積的設計草稿,在當時看來毫無邏輯,其實充滿瘋狂的點子、靈光乍現、甚至還有滑板與刮鬍刀的草圖,形同一座創意寶庫。Max 便從中挑出一個最能體現企劃精神的構想。而現在看到這款代號 Special Project One (SP One) 的作品,就是當年被挑中的構想。
Nothing classic about a classic 顛覆經典的「經典」
「我們問自己:『如果做一款跌破眾人眼鏡的腕錶會如何?』一款經典優雅的腕錶?」Max 回憶道。這是個冒險的決定,就如同品牌推出第一款 Legacy Machine、M.A.D.1,乃至其他 MB&F 作品一樣:市場毫無預期,風險程度 100%。
「身為創作者,我們的動力來自於自豪感。但如果只挑簡單的路走,沒辦法真正感到驕傲,必須賭上一切,冒著可能重摔的風險。」而早在 2018 年就有的 SP One 草稿便能看出這種信念。和 MB&F 所有創作一樣,第一步是手繪;Max 總笑稱那些草稿畫得「很隨便」甚至「很爛」,但從中已可看出設計的核心本質與明確走向。三個圓圈像極了一張笑臉,預示著一段好玩又精緻的設計旅程。核心概念源自三位一體:發條盒、擺輪與錶盤懸浮於錶殼中,彷彿在腕間漂浮。

然而,這些初稿想呈現的是一款低調優雅的腕錶,而非高調求關注。它講求細緻經典的美感,既傳承 MB&F 精神,同時跳脫品牌一貫的狂放。換句話說,這是一種極難達成的平衡。這些初稿接著由知名腕錶設計師、身兼 MB&F 多年好友的 Eric Giroud 協助精修調整。歷經無數次修改,概念終於成熟,工程團隊隨後接手,精確且耐心地繪製整體架構,過程相當燒腦。
懸浮圓舞曲
最初被稱為「三圓」的 SP One,其機芯設計圍繞機械錶三大核心元素:發條盒、擺輪與錶盤。但這三元素並非用來裝飾,而是要營造漂浮半空的感覺。透過藍寶石水晶錶鏡與底蓋,三元素看似不受地心引力限制。然而,營造出逼真懸浮感的最大關鍵,是極富巧思的機芯架構。秉持「少即是多」的理念,橋板神奇地幾乎無形,而多數零件隱藏在三元素之下,使三圓成為視覺焦點。橋板、螺絲與齒輪是越少越好!從正面要看到一顆螺絲就像大海撈針,讓懸浮效果更為震撼。

視覺上,這三個元素的直徑相同,機芯設計也因此更複雜。單發條盒的架構懸吊於中央,進一步強化漂浮的視覺效果,這對機芯設計師而言頗具挑戰。擺輪設於 2 點鐘方向,像飛碟般吸引藏家目光。在 Max 的想像世界裡,一切都懸浮空中,錶盤也不例外!透過傾斜設計,錶盤強調 MB&F 精湛的錐形齒輪工藝,但這種配置極難調校穩定性,在鐘錶領域十分罕見。傾斜錶盤也為整體設計增添低調迷人的立體層次。
雖然技術工程浩大,整體結構精簡且獨特,讓機械腕錶的運作變得格外直覺易懂。機芯四周是 Max 戲稱為「圓形劇場」(amphitheatre) 的設計,即一圈經過倒角處理的精緻凸緣 (flange),令人聯想到壯觀的古希臘羅馬劇場,也將視線聚焦於機芯的精密構造,如同舞台中央的戰士。來到 SP One 背面便能看見劇場的另一側,MB&F 一如既往地運用手工拋磨處理,極致展現細節,而 MB&F 也是現今少數仍採用傳統手工拋磨與精緻手工藝的製錶品牌。

MB&F 的鮮明特色在 SP One 上清晰可見。除了追求驚喜、勇於冒險的精神之外,對機芯細節的講究更是一脈相承。其製作複雜之處,在於如何保持優雅與經典,同時展現設計張力與精緻美學。所有齒輪皆經手工倒角打磨,並設有突出的套筒 (chatons),表面處理則交替運用緞面、拋光與微噴砂,達成巧妙平衡。
令人愛不釋手的圓潤質感
除了結合非傳統的機芯構造與傳統手工拋磨工藝之外,SP One 還採用鵝卵石型錶殼,使其更與眾不同。雖然纖薄,這款腕錶卻意外地立體且存在感明顯。想像手中有一顆經河水長年沖刷而成的光滑鵝卵石-這正是 SP One 的手感。其 38 毫米錶殼如飛船般光滑流線、無錶圈設計,前後藍寶石水晶鏡面與錶殼自然融合;而精心設計的錶耳進一步強化懸浮效果。

仔細觀察,即會發現兩枚手工拋光錶耳並非直接連接至上層錶殼,而是從下方殼身優雅地向上延伸,讓錶耳與上層錶殼之間存在微妙的空隙。整體而言,SP One 外觀光滑圓潤,摸起來更令人愛不釋手,彷彿一艘微型幽浮降落在腕間,將非典型設計與觸感絕佳的自然有機形態完美結合。
雖然 SP One 是 MB&F 目前最薄的腕錶,但其目的並非爭奪「世界最薄腕錶」的封號,而是在設計與比例之間達成和諧,在優雅與工藝之中找到真正的平衡。「平衡」(Equilibrium) 一詞貼切詮釋這項特別企劃 (Special Project) 的精髓:儘管突破常規,卻仍忠於品牌核心本色與傳統工藝,同時探索嶄新可能。
一句話總結:這是一款再經典不過的 MB&F 腕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