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H. 2018:從快拆鍊節到發展電商之間的聯想

Jan 19, 2018

卡地亞官方似乎沒有發快拆鍊節的公關圖,這是快拆錶帶的示意圖,內部結構看起來頗為紮實。

2018年的S.I.H.H.這週開跑了。在網路上幾天看下來,要說有歸納出什麼今年的趨勢好像還言之過早——當然現在你要我馬上講幾個還是講得出來的,不過我寧可再沈澱一下,在這個時間點我仍然傾向紀錄一些速寫式的印象,就像過去幾年一樣。 

早上剛剛看了卡地亞的新版Santos;先說整體而言我還滿喜歡這次的改款的,有點向Santos Dumont靠攏的味道,斯斯文文地看起來很舒服,不過這裡我更想聊的是它的快拆鍊節系統。新版的Santos有做快拆錶帶,只要押下錶帶內側在錶耳間的按把就能徒手更換錶帶;快拆錶帶由來已久,這兩年又有更多品牌投入,多卡地亞一家並不令人意外,真正令我感興趣的是這款它連鍊帶的鍊節都能不靠工具快拆。

不論是鎖螺絲還是用敲的針芯,傳統鍊節的拆裝幾乎都要透過工具,能夠鎖鍊節的精密起子組一般人家裡可能還生得出來(雖然恐怕也不普遍),敲針芯的工具就真的不可能常備了,而且即便自己有起子也未必每個人都敢自行動手(我試了一下就放棄了),所以拆裝鍊節這個動作多半都還是得跑一趟錶店。卡地亞的這套快拆系統很好玩,它在每個鍊節內側的邊緣都有一個長形按把,只要押下它裡頭的針芯就會自己彈出來,接下來你只要拔掉針芯就可以拆掉鍊節了。

包括A Blog to WatchAriel Adams在內,這套系統很容易令人聯想到Apple Watch的快拆鍊節(我也是);蘋果錶的快拆更簡單一點,它是只要押下按把就能鬆開鍊節了,沒有針芯的問題,嚴格來說對使用者比較友善,相對地卡地亞的做法或許是考量到強度、或許是有專利上的問題就不得而知了。當初蘋果錶推出這套系統的時候我在這裡曾經大加讚賞(可惜的是我至今都還沒玩過),甚至一度還為了這點想自己買一支;蘋果發展這套系統應該就是考量到傳統鍊帶要調長短一定得回到店上,然而3C的消費者未必能忍受這道手續,因此特地在設計上讓錶主可以DIY,深入來說是一個仔細觀察過鐘錶/3C兩種產業間的差異後所作的設想,這也是當時我認為蘋果比其他想要切入鐘錶產業的電子廠商來得用心的理由之一。

然而卡地亞為什麼要投入這項系統?傳統鐘錶的消費者應該都已經習慣了調鍊帶的這道手續了,而且以精品銷售來說有機會讓消費者多跑一趟店上其實是有利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卡地亞仍然推出了這套系統,背後的理由我猜跟電商有關。電商的發展肯定是今年鐘錶業的一大重點,卡地亞/Richemont從去年開始也已經陸陸續續投入這一塊了;在網路上買錶好處多多,但相對地也有它的不便之處——比如說調鍊帶的長短,我都已經穿著睡褲在沙發上下單、刷卡、甚至拿到錶了,但最後為了調整鍊帶我還是得換條褲子出門一趟,仔細想想還滿諷刺的,所以加入快拆鍊節其實有助於讓消費者的線上購物體驗更完整。

當然這未必是卡地亞做這個設計唯一的理由,但我認為其中不無關聯;基本上我覺得這樣很好,這證明了卡地亞是認真地在思考電商這件事,甚至連產品設計都願意配合,就像那時的蘋果一樣,但另一方面這也表示卡地亞又切斷了一條買錶人跟實體店家間的聯繫。在錶店裡接受到的服務是高級錶/精品銷售很重要的一環,也是買錶的樂趣之一,情感上我對於電商完全割捨了這一塊是有些可惜的,但我也接受這是未來零售的一個重要方向,問題是高級錶品牌在少了實體銷售對行銷的助力後要如何在線上發揮同樣的吸引力,這將會是他們全面投入電商後的一個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