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工藝是什麼?

Jan 18, 2018

HARRY WINSTON將螺鈿工藝這項源自古老的技法,運用在面盤之上,以珍珠母貝和金、銀線交織出面盤光澤

對於螺鈿工藝的認知,普遍認為是源自日本的一項技藝,但其實早在中國周代的時候,這項技術便開始風行,直到唐朝時中日交流頻繁,螺鈿工藝才輾轉傳入奈良時代的日本。當時日本設有「織部司」、「漆部司」等單位負責製作供給貴族的工藝製品與絹絲布料。也因為政府的獎勵生產,民間開始出現手作藝品等工坊,因應這波潮流政府順勢將其制定為一項產業,並允許藝品在民間流通販售,螺鈿等工藝便開始在日本發揚光大。

螺鈿工藝開始在日本坊間流傳之後,於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運用。例如被用於建築物之上、裝飾馬鞍,或是妝點衣櫃和杯碗等等。到了江戶時期,螺鈿藝品更是大受歐洲市場的青睞。然而隨著時光荏苒,螺鈿工藝已不如當時這麼興盛,技術高超的老師傅幾乎所剩無幾,目前大多在高級訂制和服上才能看到螺鈿織法的運用,而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將這項工藝概念運用到面盤之上。

最初的螺鈿技術是在木器或漆器上鑲嵌貝殼,而螺鈿織工藝是後來的延伸。螺鈿織入法最早取法於引箔緙絲,是以螺鈿代替金銀箔織入緙絲的技法。螺鈿技術從職人煮貝的步驟開始,之後細心取出真珠層,再把珍珠母貝精密地打磨至0.10.2毫米的厚度。打磨後的珍珠母貝薄片,根據事前描繪出的線條紋路沾黏於和紙之上,再把貼有珍珠母貝的底稿裁切成絲,細心織入絹中。完成後的作品遠看像是一幅畫,而近看則可見從織物孔縫中,散發出螢火蟲般的幽幽螺鈿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