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稈鑲嵌是什麼?

Jan 17, 2018

擅長工藝的愛馬仕,除了琺瑯之外,漆藝、細工鑲嵌也是很拿手的技藝,這款以品牌的絲巾圖案為發想,設計出的飛馬面盤,就是麥稈鑲嵌的作品

在鐘錶界比較不常聽到的麥稈鑲嵌,過去愛馬仕曾以這項技藝製作家具,2012年則首次將麥稈工藝運用在面盤上。

愛馬仕請到細工鑲嵌專家Agnès Paul-Depasse來製作,選用法國勃根第地區生產的麥稈,目前世界上只有那裡的兩位農夫可以栽種出可以製作面盤的麥稈,那種麥稈長度一米八卻只有兩段骨節,因此才能取得較長的完整纖維方便創作。而染色的部分也是由那兩位農夫負責,必須先將麥稈綑成許多束,再放入鍋開始滾煮,到達一定的溫度之後再加入色素,接著再放在架子上一字排開開始曬乾。

染色的麥稈曬乾需要很大的空間,因此一般人無法在家自己執行,而且在曬乾的過程中,天氣溼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到成品,如果濕度太高導致麥稈發霉,就全部報銷而無法使用了。

將選好的麥稈黏在方格紙上再進行切割,是面盤創作等微型工藝特有的程序,和可以直接在上面創作的大型作品作法不同

創作的第一道工序,是選擇顏色均勻、紋路平整的麥稈,然後以工具刀從中間切開一道缺口、以牛骨工具壓平,才看得出麥稈是否有摺痕或斑點。接著使用選定好的麥稈,將亮面端朝上、沒有光澤的那面用特殊膠水貼在不會產生皺摺的方格紙上,確保麥稈不會因為吸附到膠水液體而扭曲變形,相同顏色的麥稈會黏在同一張方格紙上。接著,用三百公斤的重物壓著四十八小時,讓麥稈達到平、薄的狀態,前端的準備工作這樣才算完成。

以愛馬仕的飛馬圖案為例,工匠會先把圖案在紙上畫出來,並且把每個細部編號,飛馬就編號了150片,然後將紙模切下來,黏在麥稈上再進行切割,切完之後再依序把麥稈剝下,因為還有剝下的程序,因此膠水的用量就顯得很重要,過多的話會黏得太死、太少又無法固定在紙上,甚至連用來寫編號的筆都必須削得很尖,才能在微小的紙片寫上數字。

而最後一道工序,是將這些麥稈片依編號組合成面盤圖案,接著進行再一次的重壓,如果面盤上有任何灰塵或是細微的毛髮落在上面,就前功盡棄了。而且工匠在拼接每一片麥稈時,都會利用不同走向的紋路去做拼接,讓麥稈因為纖維紋路的方向不同,而能在光線下散發出珍珠母貝般的光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