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計時技術的新基準在哪?

Jun 12, 2017

如果太陽能GPS的終極目標是「庶民化」的話,那麼它的發展方向就應該是要讓它的尺寸、續航力和功能儘可能地符合目前一般石英錶的標準,而且能夠泛用到任何類型的款式上,有了這樣的認識以後再去看2012年推出以來Astron一路的發展會發現它基本上就是循著這樣的邏輯,去年他們開始將8X機芯用在Prospex上、同年新出的Astron面盤上除了三針+日期之外也只剩下一個功能顯示,凡此都是在一步步接近那終極目標。

今年在錶展季的時候又看到《aBlogtoWatch》的Ariel Adams在說「今年是智慧錶的一年」了。坦白說經過2015年風風火火地鬧過那麼一陣以後我對這個議題的看法基本上已經定調了,大致來說就是智慧錶會有一定的市場,但不會是像當年石英錶那樣全面普及的情形,也幾乎不會威脅到高級錶,結案。由於心證已成,所以再聽到人家開啟這個議題的時候我其實是有些不耐的,覺得你是不是看到豪雅和萬寶龍新出了智慧錶就驟然跳到這個結論了,不過仔細看過人家的論述以後卻發現對方的著眼點跟我想的不太一樣,而且還滿有意思的。 

簡單來說他認為真正會有大幅躍進的不是像Apple Watch或是Android Wear那種「小手機」式的全功能智慧錶,而是僅具備了連線功能、能夠跟手機做些簡單資料傳輸的初階智慧錶——比較精準的說法應該是瑞士習慣用的”connect watch”,這些「連線錶」的技術相對單純,門檻也低,但在實際使用經驗上卻比全功能的智慧錶更實用——對我來說它能夠自動跟手機對時、有來電或是推播的時候閃個小燈就很足夠了,等到它的技術更成熟、成本壓到更低以後有可能會取代現有的石英機芯,成為新一代電池動力錶款的標準規格。這種講法我覺得聽起來務實多了,至少比「智慧錶將重挫高級錶市場」聽起來有現實感,而且某個程度上我也樂見這個發展,因為它將是實用計時技術有意義的一次進步(強調「實用」就表示我已經把高級機械錶排除在外了)。

五月號《Chronos Japan》的連載漫畫主角是SEIKOCEO服部真二,故事的主軸是圍繞在Astron;基本上漫畫講的就還是一直以來他們家在賣Astron時說的那一套,不過這次看的時候我卻聯想到之前Ariel Adams對連線錶的預言,從而有了一種不同的心得。自從2012年推出以來Astron就不斷在強調它是祖述1969年的初代Astron,希望能夠跟當時一樣造成計時技術的革命;老實說我一直覺得這種講法太誇張了,一方面我不認為太陽能GPS是這麼具突破性的技術,能夠跟石英革命相提並論,再者我也不認為現代人有那麼稀罕它的便利性。不過如果把格局拉高一點來看,假設有一天目前Astron的技術問題全部解決了——GPS更省電、收訊更靈敏、而且體積更小、最重要的是成本更低,也就是我們只要花個萬元上下就能買到一支會隨時對時、自動切換時區的手錶,而且看起來跟一般手錶沒什麼兩樣(沒有一堆搞不清楚用途的小針,體積也能夠收到42×10mm以下),那麼這種技術的確是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實用計時技術的新基準的——就像前面提到的低階連線錶一樣,從這個角度來看SEIKO的計畫其實是非常、非常有野心的,也的確配得上Astron這個名字。

現階段比較連線錶和太陽能GPS,連線錶的優勢是相當明顯的,它不但更小、更便宜,重要的是用藍牙連手機要比GPS找訊號來得可靠多了,這是太陽能GPS目前的困境,也是現在日本御三家在這個領域我最看好卡西歐的理由(他們家主攻藍牙連手機)。但如果從工業產品的原理來看,能夠獨立運作的設備體質上無論如何是比較健全的,因此情感上我還是比較欣賞以此為目標的SEIKO,而且理論上收訊問題總有一天能夠克服,再加上科技日新月異,也許有一天我們不再隨身攜帶手機了也未可知,到時候連線錶反而又要重頭來過了。

過去我不能正確地看待連線錶或是太陽能GPS,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還是用高級錶、奢侈品的腦袋在思考這些技術,但其實這些技術真正的價值應該是要著眼於它們平價化、普及化以後,等到有一天人們會覺得手錶會自己找時區、時間永遠是準的是理所當然的一件事的時候,那才是它們真正的成功。

專業鐘錶自由撰稿人:孫德銘

 

曾任專業鐘錶雜誌編輯,現為自由撰稿人,為海內外多家華文媒體提供高級錶相關報導和文章。長期從事錶界工作,對目前製錶業的趨勢,以及專業鐘錶媒體的發展有獨自的觀察和意見,有志從體制外建立鐘錶評論的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