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第三類機芯 SEIKO 9R /5R Spring Drive

Jan 5, 2016

SEIKO精工在2004年推出首款9R Spring Drive自動機芯後,代表這項橫跨27年的機芯研發計畫,達成全面實用化的目標。透過精準的石英錶特性,以及源源不絕的機械動能,是精工所研發的獨門利器,此篇便要詳細介紹這顆結合機械錶、石英錶兩種特性的Spring Drive。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GMT自動腕錶:型號SBGE027/直徑40.2mm不鏽鋼錶殼/時間指示、日期窗、兩地時間功能與動力儲存顯示/9R66 Spring Drive自動上鍊機芯,儲能72小時/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米/參考價NTD 183,000(實際價格以官方公告為準)

當SEIKO精工在1969年推出Astron石英腕錶時,當時的瑞士錶壇尚未正視這款腕錶所帶來的衝擊。不過隨著往後數年石英錶的售價大幅降低,加上精確的運轉效能,以及便捷的更換電池步驟,日本的石英錶大軍便輕鬆的擊潰強大的瑞士鐘錶業。

雖然石英錶擁有許多優點,不過每兩至三年須更換電池,同時會產生環境污染的缺點,也是機械錶所擁有的優點。因此在許多鐘錶大廠開始生產石英腕錶之後,研發首款石英腕錶的精工,其SEIKO EPSON錶廠內的年輕製錶師赤羽好和(Yoshikazu Akahane),在1977年提出了Spring Drive機芯的構想,開啟了第三類機芯的研發之路。

Spring Drive這是將機械錶的發條盒與輪系,結合石英錶的水晶震盪器與IC電路板的特殊概念,也就是兩種機芯合而為一的設計。但由於結構非常複雜,而且這個計畫僅僅是赤羽先生個人的構想,因此他利用工作之餘的時間研發,直到1982年才推出首款原型機種,但動力儲存僅有數個小時。當時正是石英錶肆虐全球的年代,這個計畫並未獲得公司的特別關注,直到1993年才赤羽先生推出第二個原型機種。

由於1980年代末的機械錶復興熱潮,因此Spring Drive機芯再度受到重視,在1997年,SEIKO在瑞士計時協會(The Swiss Society for Chronometry)發表Spring Drive技術的文章,隔年在瑞士BASEL錶展推出第一個原型錶款,而1999年則發表搭載7R78 Spring Drive手上鍊機芯的錶款;不過可惜的是,赤羽先生於前一年去世,沒有能親眼看見錶款的推出。日後,精工將7R系列機芯多次運用在頂級的CREDOR錶款之中,展現廠方對於Spring Drive機芯的信心。

自動上鍊機芯已成為潮流,也符合現代人的配戴需求,因此精工在正式推出Spring Drive手上鍊機芯後,於1999、2001與2003年分別推出三款Spring Drive自動機芯的原型。在2004年,精工推出首款搭載9R65 Spring Drive自動機芯的Grand Seiko錶款,代表廠方已完成Spring Drive自動機芯的開發計畫;隔年推出的兩款5R64、5R65 Spring Drive自動機芯,也應用於其他的中價位錶款之中。

9R Spring Drive自動機芯分解圖,其設計是大三針的模式,同時每一款機芯都具有動力儲存顯示功能。

由於Spring Drive機芯具有石英錶的精確度,但卻少了驅動步進馬達;擁有發條盒所提供的動能,但也缺乏擒縱系統。因此Spring Drive機芯的研發困難度,絕對遠遠超過生產一枚自動上鍊機芯。

Spring Drive機芯運作的模式,是由上鍊的發條提供能量,接著將動能傳遞給輪系齒輪,而輪系末端的擺輪,其下方的磁石與會與三能整律器的線圈產生電能,這個電能除了會傳遞給石英管與IC電路板之外,計算精準的時間之外,也同時控制磁石的速度,讓秒針精確的運作。

Spring Drive機芯的擺輪每秒轉動8圈,並且朝向同一方向運轉,具有極為流暢的秒針運轉,沒有絲毫的頓挫感,同時機芯也不會產生任何聲音。另外零件產生的摩擦力極小,解決長久以來機械機容易產生的摩擦效應;因此,Spring Drive機芯的精確度,可控制在每天正負1秒之內。

從這張圖片我們可以看到,Y字型的勾爪零件與棘輪接觸狀態(紅圈),每當自動盤朝任何一個方向運轉時,至少會由一個勾爪零件推動棘輪,提供能量給左側的大捲車,而最左側則是發條盒的止逆齒輪零件(藍圈)。

相較於發條盒與輪系齒輪的製作,對精工來說,並沒有特別的困難度。但是機芯內的三能整律器,包括發電線圈、石英震盪管與IC電路板的整合,以及與輪系齒輪的的結合,才是最大的挑戰。因為三能整律器除了要控制發條所傳遞過來的強大能量之外,同時必須將小部分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如同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發電廠。由於結構複雜,因此精工在1997年至2004年之間,共製作了高達600個機芯樣品。

由於機芯本身沒有具備電池,因此廠方設計了低功耗的IC電路板,它僅需25奈瓦(nano watts)便能運作。這樣的功率有多低呢,如果有60億人配戴Spring Drive腕錶,總消耗電量卻僅有150瓦,大約是數根日光燈所需的電能。

Spring Drive系列機芯與一般的機械錶相同,都擁有擺輪結構,不過Spring Drive的擺輪僅朝同一個方向滑行,因此秒針運轉十分順暢。為了減少摩擦力,擺輪與右側的齒輪,都加裝具有受石與穴石的避震器,使潤滑油不易散失。

精工在2004、2005年推出的9R與5R Spring Drive機芯,架構與先前的7R Spring Drive機芯不盡相同,因此是全新開發的Spring Drive機芯,尺寸也比較大,直徑達到30mm。為了提高動力儲存的時間,廠方採用了較大的發條盒,以及使用全新研發的Spron 510合金作為發條材質,這是精工與東北大學開發的全新材質,具有更為強韌的彈性;因此9R/5R機芯的動力儲存都延長至72小時,較原先的7R機芯的48小時多了24小時。

由於Spring Drive機芯的零件數較多,為了避免增加9R/5R機芯的厚度,因此廠方採用精工慣用的魔術槓桿(Magic Lever)上鍊系統,這是藉由自動盤與上鍊系統間的齒輪互動,迫使Y字型的勾爪零件以一勾一推的方式,推動大捲車旁的上鍊棘輪(同樣具有倒鉤),產生上鍊作用。

Magic Lever上鍊系統的優點是零件數非常少,而且上鍊速度相當快,但是為了彌補發條在上滿三分之二的動能後,受限於槓桿的作用力影響,Y字型的勾爪零件推動上鍊齒輪時,需要更大的力量,廠方特別提高自動盤的重量,確保即使接近滿鍊時,也能提供優異的上鍊效能。

9R /5R65 Spring Drive 自動機芯規格:直徑30mm/厚度5.1mm/擺輪每小時轉動28,800圈/三能整律器/紅寶石數30顆/動力儲存72小時/Magic Lever雙向上鍊系統。

在2007、2008年,精工分別推出了9R86與5R86 Spring Drive計時機芯,兩者的差別僅在於機芯的打磨處理,也是9R與5R系列機芯的差異之處。而這款Spring Drive計時機芯是精工自1969年推出6139自動計時機芯之後,再次採用導柱輪與垂直離合結構的計時機芯,因為6S系列計時機芯,採用的是導柱輪與水平離合結構。

精工是最早採用導柱輪與垂直離合結構的錶廠,因此在相隔38年之後才再度使用,感覺是有點久。由於採用垂直離合結構,因此計時秒針不易產生抖動與延滯的狀況;而堅固的導柱輪裝置,在按壓計時按把時,也能感受到明確的操作手感。

本款計時機芯是以9R/5R機芯為基礎,所以恆動小秒針同樣位於九點鐘位置,三十分鐘計分盤與十二小時計時盤分別位於兩點鐘與四點鐘位置,七點鐘位置同樣也具備動力儲存顯示。不過這枚機芯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加裝了兩地時間中央指針(24小時);因此配戴者在前往其他時區的城市,僅需拉出錶冠快調短時針,便可迅速設定兩個地區的時間。

精工後來推出的9R/5R86計時機芯,採用導柱輪與垂直離合結構,直徑為30mm,而厚度增為7.6mm。至於廠方在2006年推出的5R67機芯,具有月相盈虧顯示功能,但目前沒有其他錶款使用。

除了較為複雜的計時功能之外,9R/5R系列機芯在推出之後,也陸續推出不同功能的機種,但每一款都具備動力儲存顯示。其中在2005年推出的5R64機芯是唯一的小秒針日期款,同年的5R64與9R65機芯是大秒針日期款式。

廠方在2006年推出的5R67機芯,具有月相盈虧顯示,機芯的厚度達6mm,僅次於9R/5R86 計時機芯的7.6mm;當年首次運用在精工的SNR011錶款之中,日後也運用在Ananta系列腕錶,不過近幾年來廠方似乎未曾再推出同機芯的錶款。

目前最常看見的多功能機芯,就是9R/5R66機芯,也就是兩地時間款式,它同樣具有可快調短時針功能,透過中央的兩地時間指針指示原居住地的時間。目前廠方最新推出的機種,是在2013年底問世的9R84機芯,它具有日期與計時碼錶功能,但刪去了原本9R86所具備的兩地時間功能。

圖左Grand Seiko Spring Drive計時腕錶;圖右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GMT自動腕錶。

Grand Seiko Spring Drive計時腕錶,是精工在2013年推出,這款SBGB001採用新款的9R84機芯,減少了GMT指針,因此面盤較為簡潔。錶款使用不鏽鋼材質,直徑為44mm。Grand Seiko Spring Drive GMT自動腕錶SBGE015搭載9R66機芯,由於使用旋轉式的24小時錶圈,因此可推算第三個時區。錶殼採用白鈦材質,直徑44mm,防水達200米。

文/陳韋仁
攝影/劉信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