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積家技術力 一窺球體陀飛輪三號之祕(上)

Oct 28, 2014

2013年是積家第180週年,為此積家發表重量級的複雜功能─球體陀飛輪3號,是一枚集結積家累積百年以來,包括組裝能力、材料科學、機芯設計等多樣製造層面的腕錶,此次本刊在積家錶廠內的深入採訪,更令人感受到深不可測的複雜功能開發力量。

從計時碼錶演進至陀飛輪

早在2006年之前,陀飛輪這項被視為指標性技術的複雜功能,如鋪天蓋地般席捲多數中階品牌、視之晉身頂級品牌的門票之際,積家卻已經在2004年推出可360度旋轉的Gyrotourbillon球體陀飛輪一號,比起當時多數僅能水平旋轉的陀飛輪,球體陀飛輪的技術程度已經遠遠將之拋諸其後,甚至是立刻區隔敵我技術高下的一記重拳。

因應懷錶而生的陀飛輪裝置,時至今日,即便仍具有一定的技術複雜程度,但在改置於腕錶上後,因為與懷錶的使用方式不同,維持精確度的效能早已被抵消大半,能夠360度旋轉的球體陀飛輪,似乎成為最合理的答案,因為它能無死角的抵消地心引力影響。而積家在研發球體陀飛輪的過程中,必然得到許多豐富的經驗與數據,球體陀飛輪持續進化的結果,也成為必然。

2004年球體陀飛輪一號:球體陀飛輪1號初發表時震驚四座,因為它除了具備非常先進的球體陀飛輪之外,還集結了多項複雜功能包括雙逆跳萬年曆、日出日落真太陽時及動力儲存功能,而圖中的這款,是隨著大自鳴同時發表的半鏤空版本,視覺上看來更加繁複。

球體陀飛輪1號複合了包括雙逆跳萬年曆、日出日落時間等式、動力儲存;至於2號則改用Reverso錶殼,功能僅有24小時顯示。看似複合的功能數量降低,其實最重要的進化在於,陀飛輪內改用筒狀游絲,這項過去使用在航海鐘的游絲,必須完全以人手捲繞成筒形,更何況,游絲本身僅有少數再少數的頂級錶廠才有能力製作,積家選擇了這項細節中的細節突顯自己的高度,光是看見筒狀游絲的伸縮,就已足以懾服一切。

2008年球體陀飛輪二號:到了2008年,積家品牌創立175週年,球體陀飛輪改搭載於著名的Reverso錶殼之中,不過搭配的功能僅留下動力儲存顯示,主要進化的部份是在球體陀飛輪,包括首次改用筒狀游絲、振頻提高至28,800vph、內框架升速至18.75秒一圈。

沒想到,球體陀飛輪3號更是誇張,除了搭配單按把數位跳時計時碼錶功能,陀飛輪並進一步改用球狀游絲,製作上比起筒狀游絲更困難,但因為末端曲線更能維持向心性、達成精確度的性能更高,積家為此特意修改陀飛輪結構,將原本正面的錶橋取消,僅倚賴背面錶橋及陀飛輪框架頂端齒輪支撐及連結,卻獲得極佳的視覺效果。

前任積家總裁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曾表示,積家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帶給大家驚喜,因為積家有足夠的技術能量與資料庫,或許積家不只是因為想要展現實力,才選擇了如游絲如此複雜的細節加以革新,而是基於腕錶必須具備的精確性,但可以想見的是,積家對技術領域的執著,將持續開闊高級製錶工業的視野。

2013年球體陀飛輪三號:進化為使用更難以製作的球形游絲,同時將球體陀飛輪正面的錶橋取消,讓球體陀飛輪轉動時更顯清晰,同時也加入了數位跳時的計時碼錶功能,同樣是罕見、複雜的計時結構。

文/劉必祥  攝影/劉信佑  摘自 第59期 城邦國際名表雜誌

延伸閱讀:直擊積家技術力 一窺球體陀飛輪三號之祕(下)

延伸閱讀:歐米茄超霸登月錶憑什麼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