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評,政論節目,與Biver接掌ZENITH

Jan 13, 2017

Jean-Claude Biver作為一個經理人最令我佩服的就是活力十足,而這或許也正是他總是能夠掌握到時代脈動的理由。Just in case,右邊的才是Biver。
2017年開年錶界第一個大事件應該就是這週(01/01-07)ZENITH宣佈了將由Jean-Claude Biver接任品牌的CEO,取代感覺上好像還沒做多久的Aldo Magada。消息曝光當天我是從《A Blog to Watch(ABTW)》的Instagram上得知的,針對這則新聞他們的主站還post了一篇長文,文章中整理了從Thierry NATAF、Jean-Frederic Dufour以來這十幾年間他們家歷任總裁的功過得失(原文
 
 關於ZENITH的人事異動我想留到最後再談,在讀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不斷湧上來的想法反而是鐘錶記者評論品牌策略這件事本身。正好就在前一天我也是在ABTW上讀了Ariel Adams寫的一篇「希望2017年錶界能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十件事」(原文),文章中就著過去一年業內的趨勢或現象提出了一些感想和建議,比如說希望今年多一點優質的群眾募資錶款,或是少一點黑色、藍色和灰色的錶。光看標題這十點都還挺有意思的,不過細讀內容裡頭還是有若干見解我不盡認同,比如說對於復刻和顏色我就有些別的想法,但整篇文章還是有很多地方講得很有道理,未來一年(或數年)錶界如果真的朝那些方向發展的話應該有可能擺脫若干目前的困境,開創一個滿有希望的前景。 
 
只是每次在讀這類文章的時候——也包括了我自己寫的,我都會產生一種好像在看政論節目的感覺;謾罵的口水不論,節目上有些專家學者提出的分析和建議聽起來的確滿有道理的,彷彿政府真的照著做的話就能夠避免某些錯誤、帶領國家變得更好,然而結果通常並非如此。所謂的結果並非如此有可能是政府並沒有照著他們所說的去做(也許根本沒聽到),也有可能是做了結果成果不如預期,每當看到這種結果的時候我都會疑惑,到底是負責決策的人太笨,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懂,還是問題其實比我們從外邊看到的複雜得多,那些專家學者的紙上談兵實際上根本行不通呢。 
 
同樣的疑惑在我讀/寫這些製錶業分析文章時也會浮上來,高級錶界是個反應遲緩的產業是事實(看看他們花了多少年還是搞不懂網路就知道),但是很多鐘錶記者指出的問題再明顯不過,提供的解決方案也言之成理,然而我們還是看到一堆品牌不斷地在重複同樣的錯誤,究竟是品牌不聽還是記者其實根本不懂呢?而一但想到真相有可能是後者的時候我就會被一種心虛的無力感包圍。 
 
回過頭來看看ZENITH的新聞。對於Biver接掌ZENITH這件事我的感覺很複雜,首先LVMH的做法讓人有一種出了事就找Biver求救的印象,老實說這觀感不太好;另一方面我對Biver這個人的感覺也很複雜,作為一個經理人我是非常佩服他的,他的眼光、執行力和說服力在近三十年的錶界都是不世出的奇才,而他的實績也證明了他的做法有效,只是Big Bang式的奢華運動錶風格實在不是我的菜,對於他把這一套帶到豪雅我也不甚樂意(儘管可能有用,而且他做復刻錶那一塊我是喜歡的),由他主導的ZENITH會不會又再複製HUBLOT和豪雅的模式?而這一套會不會再次奏功?成功了以後ZENITH還是不是過去我所喜愛的ZENITH?這些在現階段都還毫無頭緒,偏偏Biver這個名字又會讓我們忍不住地不斷去想像。 
 
ABTW的文章對於Biver上任後可能的做法有一些預測,聽起來也言之成理(尤其是提到他能協調集團旗下的三大品牌互不踩線的部分),只是就像前面提到的,這種事我們記者說了不算的,一切還是要等到Baselworld,甚或是今年下半年才會露出一些頭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