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座和光二三事

Nov 1, 2016

和光頂樓的鐘塔。這裡一般人是不能隨便上來的。原始的鐘塔自然是機械式的,1966年的時候首度換成石英機芯,之後還有陸續升級機芯品質,不過已經不可能換回機械式的了。
東京銀座的和光百貨是日本高級錶零售的重要象徵。我第一次以私人身份踏進和光是2012年的事(很晚,我知道),當時興奮之餘還為此寫過一篇文章,這趟日本取材則是我第一次以工作的身份入店,因為如此也去到了一些一般觀光客可能沒機會看到的地方,雖然不盡然是在記錄這次採訪,不過藉著這次機會我還是想再聊聊關於和光的一些故事。 
 
和光的前身是服部時計店,也就是SEIKO作為一個品牌的肇始,但其實目前位在銀座中央通和晴海通交口的和光百貨並不是服部時計店1881年的創始店,真正的創始店跟這裡還有一段距離,這裡是品牌創辦人服部金太郎在1894-95年間買下興建的新店。不過如今我們看到的和光也不是1895年的樣子,由於大正時期景氣大好,新店在1920年代一度打算大幅改建,不過中間卻因為碰到了關東大地震(1923年)而中斷數年,直到1929年才重啟工程,最終於1932年完工,成了今天我們熟悉的樣子。 
 
稍微提一下,負責設計二代和光的是渡邊仁,是日本近代重要的建築師,也算是巧合,這次赴日我利用私人時間去了一趟位在品川的原美術館,這裡的建築同樣也是渡邊仁設計的,不過和光屬於新文藝復興風格,原美術館則是早期現代主義,兩邊逛起來頗異其趣。 
 
八十餘年來和光已經成了銀座、甚至是整個東京的標誌了,圍繞著它產生的創作不計其數,其中哥吉拉尤其是跟它糾纏了超過半個世紀。日本的國寶怪獸哥吉拉在1954年的首部電影當中曾經一度摧毀了和光的鐘塔,那是當牠路過銀座四丁目的時候正好碰到鐘塔的整點報時鐘聲,嚇了一跳的哥吉拉一氣之下就把鐘塔打爆了(真可愛)。據說因為這幕拍得太過逼真,當時不少人還特地跑來這裡確認鐘塔還在不在,對於一部特效電影來說這應該是莫大的成就吧。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這麼正面地看待此事的。 
 
應該是事前沒有充分溝通,電影上映後和光對於這一幕大為光火,認為它作為銀座地標的身份被糟塌了,因此對製作電影的東寶公司提出嚴正抗議。製作單位試圖打圓場,安慰說「我們東寶自己的日本劇場也被哥吉拉打壞了啊」「那是你們東寶自己的事」總而言之和光並不買帳,餘波所及接下來的兩年間東寶的電影想要在和光取景的要求通通都被拒絕了(話說同樣被毀的日本劇場同樣也是渡邊仁設計的呢,開始懷疑這是有針對性的了……(開玩笑的啦))。
 
 事件後過了41年,1995年上映的《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當時台灣翻成「恐龍帝國」)》,和光終於又再次出現在電影當中,由此看來雙方應該是和好了吧,然後在今年上映的《正宗哥吉拉》當中和光三度登場,而且這次又被雷射打爆了,看樣子應該真的說開了。 
 
像這樣一個充滿了象徵意義、連哥吉拉都不敢隨便破壞的和光,開店近百年來也並非一直如此風光,事實上直到2011年以前它已經連年為慢性赤字所苦。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過去和光都是採取所謂的貴族經營,也就是「星期天和假日不開,傍晚六點打烊」,像這樣的營業方式擺明了就是只做有錢人的生意;其實在日本頂級的百貨店不少都還存在著類似的階差服務,並非僅以和光為然,但問題是對和光來說這一套的弊病已經具體反映在營業額上頭了,不改不行。於是乎SEIKO的集團CEO服部真二在2010年親任和光社長(和光在體制上是屬於獨立的公司),開始投入一般客層的經營,營業時間也改成年中無休、晚上七點打烊(這個在日本算正常的了),終於在2012年重返黑字,金字招牌又再亮了起來。 
 
和光之於銀座,由此再擴大到東京、乃至於全日本,從這個脈絡來看毫無疑問地它是一個極具貫穿力的巨大符號,即便不做這麼宏觀的論述,鑽研它周邊的一些奇聞軼事其實也饒富趣味,而這才是一個歷史建物最珍貴的價值。下次有機會去到銀座的時候或許可以稍微別那麼觀光客,試著從文化的角度多認識它一點,更何況對我們愛錶人來說,無論如何對它的親切感一定是不僅止於觀光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