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儲能的機芯

Oct 12, 2015

IWC非常強推儲能7日的機芯,而且從基本功能款到大複雜功能款都沒有缺席,它雖不是以研發為主要訴求的品牌,卻在長儲能這一點上勝過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圖為它的中階機芯52850,擁有七日儲能、自動上鍊及年曆功能。

近年來,開發長儲能的機芯成為許多品牌的要事,把新的科技加到錶裡,是許多品牌一直在做的事,但這樣的思考模式,事實上在大家愛用通用機芯的情況下停滯不前,也就是說,直到最近十年左右,其實市面上的機芯最常見的儲能時間大概都在40~50小時之間,彷彿對廠商而言,只要每一只錶能夠儲備40小時以上的能量,就不必在乎它是不是還可以走更久,相信對手上鍊錶有經驗的錶友來說,儲能只有一天多,聽起來實在是冒了很大的風險。
 
事實上,即使到最近幾年,如果品牌開發的機芯屬於超薄機芯,那麼有效儲能時間低於40小時的款式也是所在多有,這是基於零件體型所做的妥協,超薄機芯所用的發條寬度一般而言都比較窄,因此它的儲能效果都相對差,從幾十年前就是這樣,然而可怕的一點是:儘管近年來用於錶中的金屬、材料種類相對多,但在這麼基本的一件事情上,大多數的品牌都無能為力。
 
近來許多品牌幾乎都把新機芯的儲能時間往三天靠攏,不少機芯最少有65小時的儲能,很多更拉到了72小時以上,三天儲能對現代週休二日的生活型態來說,應是最合理的配置,但要讓機芯達到這樣的工作狀態,其實原本就必須在機芯設計時採用許多新的概念及材料,像是必須採用效率較高的擒縱設計,或是必須減輕擒縱零件的重量等等,更不消說要用上更新的發條材料。但事實上,對機芯廠來說,每個擒縱零件所佔成本也許不高,但它的成本不高是因為經過了長期的研發及攤提,只要賣得夠多,那麼它的成本就不會居高不下,但事實上,除了市場上幾款非常多廠商使用的通用機芯之外,能使用低成本零件達到高儲能效率的機芯其實非常有限。
 
目前儲能最長的手錶應當是2013年HUBLOT宇舶推出的MP-05 Laferrari,儲能達到50天,將近1,200小時。但它的牌價也很可怕,約在30萬瑞士法郎左右。

當然,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錶廠推出儲能長達七天到十天不等的錶款,但很遺憾,這些基本款式通常都不會是一般人能夠消費得起的,以台幣三十萬元的牌價來看,擁有長過三天儲能的錶款簡直是鳳毛麟角。我一點也不懂,為什麼對手錶廠商來說,儲能長度是優先順序會放在這麼後面來改善的品質。
 
事實上,從西元1888年起,一家名為Hebdomas的錶廠就開始在懷錶裡採用跟整顆機芯一樣大的發條,它把機芯的儲能順利拉到七天,但在手錶上,類似簡單設計的產品非常罕見,錶廠所採用的方式,多半是屬於高技術內涵的,可能會用上數個發條盒、而不會是單一條極長的發條。這點可以理解,因為單一條長發條必須使用的上鍊力道真的非常嚇人,到上鍊末期,轉不動錶冠也是正好而已;更不用說要上滿鍊,可能得轉上幾百圈的錶冠。
 
也許長儲能背後的科技含量,真的超越我們的想像。但早在1988年推出的FRÉDÉRIC PIGUET 1150超薄機芯,它採用雙發條盒,就能達到100小時的儲能,如今FRÉDÉRIC PIGUET已經成為BLANCPAIN寶鉑專屬的製錶廠,說不定就因為如此,所以儲能四天,沒有在十年前成為業界共通標準。不論原因是什麼,以手錶這項用具來說,擁有數天的儲能水準,應該不算過度的要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