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臉,樹的皮

Aug 10, 2015

偶像之所以是偶像,絕對不會全憑一張臉。「破風」是極為勵志的偶像電影,但在台語裡,卻可以唸成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意思。(圖片擷取自「破風」啟程版前導預告片)。
 
2015年8月,有一部極吸引我注意的國片上檔,主題是我喜愛的自行車,這部片可以想像會有極好成績,一來因為影片本身耗資極鉅,凡投資(時間、金錢)成本大的片子,要出爛片較難;另外則是因為片中男主角是台灣知名的偶像明星彭于晏,感覺自然更是親切。我這把年紀當然不會是追星族,但這部電影的宣傳手法太令人感動:彭在拍片期間,平均每天要騎上120公里的自行車。
 
對專業車手來說,一天騎120公里算是小菜一碟,不過也就是二個多小時的事;但對一個偶像明星來說,這種訓練份量,簡直是拿他的人生做賭注。先不說吃不吃得了苦,騎這麼久的路程,每天要擔的風險就不小,騎自行車是危險的運動,有點皮肉傷或傷筋動骨都是家常便飯,對任何一個明星來說,這背後的風險成本都不能忽視。
 
電視新聞對彭的敬業程度讚譽有加,演自行車手,技能與體力就練到堪比專業車手。這不是第一次,之前如果電影有需要,體操、拳術樣樣奉陪;行銷也許不免加油添醋,但做什麼像什麼,不全憑一張臉的態度當然值得讚賞。
 
我不禁想到一個「全憑一張臉」的手錶品牌,它跟彭挺像,完全憑臉取勝,而且它也做什麼像什麼,在技術或是專業實力上一點都不含糊。但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除了真金白銀把錶買回家的主人,錶迷應該只記得它千變萬化的面貌,至於它出過什麼驚人的複雜功能或是機芯用了多繁雜精細的處理過程,大概是一無所悉。
 
JAQUET DROZ 2015年新作,面盤是「太陽石」,這類半寶石面盤的價值都來自於加工成本,而非原料。事實上,瑞士有很大比例錶廠所推的半寶石面盤,都由Daniel Hass操刀。
 
這個牌子叫「JAQUET DROZ」。
 
它的臉材質變化多端,除了常見強調琺瑯、金雕等等傳統瑞士製錶技法之外,還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半寶石製面盤,這類的面盤通常製作成限量款,可能是一只、八只或是八十八只,相信「饑餓行銷」的成份不低,很多人看到限量就不能自已;但如果熟悉製錶技術或零件的話,就會知道很多時候品牌本身也是情非得已,「非不為也,不能也」。因為製作半寶石面盤的技術,其實不是人人可以掌握。
 
琺瑯面盤算是「相對常見」的高檔手錶面盤,但即使如此,有能力自製琺瑯面盤的瑞士錶廠還是屈指可數,倒不全是因為人才養成困難,或是設備添購不易,而是錶廠是不是需要做這樣的投資。如果市面上已經有足夠的工作室或衛星工廠能生產琺瑯面盤,錶廠有必要為了喝牛奶養頭牛在家裡嗎?
半寶石面盤比起琺瑯面盤更小眾,背後需要的產業網絡與製作技術,與傳統產業關聯性更低,要錶廠投資在這上面更是極度困難,儘管JAQUET DROZ推出不少奇特半寶石面盤的作品,但據我所知,絕大部份(如果不是全部)半寶石面盤都由一位名為Daniel Haas的石材切割專家提供。
 
為什麼錶廠不自己生產半寶石面盤呢?一來這類面盤材料有限,沒有辦法量產;二來如果產量大了,那半寶石面盤的存在價值也就跟著低了,反而與原本的產品屬性不同,更不用說它可能影響產品的銷售價格。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半寶石材料成本並不高,它的價值主要都來自加工成本,而最困難的地方在於,不同材料所需要的加工條件都不同,因此製作者必須有豐富的經驗,才能順利地把石材變成尺寸必須極度精密,厚度跟頭髮差不多的面盤石材。
 
爾後再見到半寶石面盤的錶,不妨細細感受那種天然材質才有的獨特風味;再想想怎麼把石材片到薄如蟬翼、又能穩妥地安放在手錶裡。就像是個成功的偶像明星,臉固然非常重要,但其實,我們常常忽略了背後的努力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