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錶人物誌│洪光彩 瑞士錶冠,台灣製造

Jul 20, 2015

洪光彩先生民國61年進入太一堂,更是台灣代工生產錶冠、錶帶伸縮棒等等零件的大廠

你可知道手上的瑞士名錶可能使用了來自台灣公司製造的錶冠?而所謂的「錶冠生產」又到底著重的是什麼?這麼小的零件竟然也能成一門專業?這些問題在採訪洪光彩之後,才知道其中的學問之大,也讓人更加敬佩這些在最小細節中努力不懈的零件製造者們。

鐘錶前輩們在進入鐘錶製造這個環節之前,多數均曾在錶店當過學徒,洪光彩也有相同的經歷。直到民國61年進入太一堂,才開始他生產鐘錶零件的生涯。太一堂成立於民國57年,是台灣代工生產錶冠、錶帶伸縮棒等等零件的大廠,直到今天仍然活躍於業界。洪光彩加入的時間算來還是公司成立初期,當時他們生產的款式只有4-6種,產品的做法是將銅心素材外包鋼片,加工的機具則是六角車床;銅在早期的鐘錶製造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由於它的金屬特性較軟,加工快速、單純,從錶殼到錶冠的各部零件都有使用,不過對產品本身而言這畢竟不能說是一種理想的素材,因此隨著公司和整個產業的發展,太一堂也逐漸開始將產品由銅包鋼換成了內外全鋼的材料,加工機具也換成了凸輪車床。
 
民國78年洪光彩從太一堂獨立出來,成立了今天的杉鴻精密,也自此開始了他自己的鐘錶製造事業。杉鴻精密做的同樣是外裝小零件的生產,錶冠、按把、伸縮棒都在他們產品的範疇,而經手的業務主要是來自國外品牌,目前市面上某些一線的大牌子錶款,使用的錶冠按把就是來自他們家。 
 
同樣屬於外裝的金屬零件,一般而言,錶冠比起錶殼、鍊帶所需的加工精度其實是更高的,一方面它的成品原本就比較小,再者錶冠上又往往會有品牌的Logo甚至是文字,還有各式各樣的止滑刻紋,這些細節在大部份的錶殼上都不會出現;除此之外,按把的造型也是,過去古典樣式的按把,大抵就是方形、圓形幾種,但是現今時下的運動錶為了呈現速度感、未來感,有時候會設計出一些不規則的、所謂「異形」的按把,這些造型也不是泛泛的成型技術可以做到的,因此他們這一行業對成型的細緻程度要求相對更高。
從2000年導入CNC的電子加工設備,廠裡的電鍍、蝕刻、打磨等等製程都漸轉往大陸發展

洪光彩從2000年就開始導入CNC的電子加工設備了,直到2006年,他的廠內已經全面升級完成,據筆者所知,以台灣的相關產業來說,這應該已經算是相當早的了。而且關於精度這一點,錶冠的學問還不止於此,因為它是整只手錶中唯一可以從外部連結到機芯的部分,而且絕大部分的時候它都是由一般使用者來操作的,因此它在同心度、垂直度上都有嚴格的要求,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手錶外裝當中,精度水準等同於機芯的部件。 

洪光彩的事業在1994年左右達到高峰,然而也跟大部份的相關產業一樣,在90年代末期開始前往中國大陸設廠。2003年以後,洪光彩廠裡的電鍍、蝕刻、打磨等等製程都已經轉往大陸進行,其中打磨的部分是考量到人工的成本,電鍍和蝕刻則是基於加工後的廢料處理原因,由此可見台商在大陸設廠的理由,自是經過各方面考量後的決定。 
 
訪談之間我們翻起桌上的雜誌,洪光彩提起最近他對IWC新版Aquatimer的內外旋轉錶圈很感興趣,對著雜誌裡的照片,我們討論起它內部的連動結構和止逆回撥的聲響,研究具體上他們是怎麼做到的。玩錶玩到後來,我們常常都在看一些小地方,並不是說玩到沒什麼好玩的了,而是到最後,再小的細節都讓錶迷覺得興味盎然。就像錶冠,雖然看起來就是個小零件,但是在通往鐘錶內在博大精深的堂奧一途,它卻扮演了一個關鍵的樞紐。同時,我們藉由洪光彩的錶冠事業,也更加了解到台灣在世界的鐘錶發展進程當中,其實也默默地與時俱進,扮演著關鍵的一環,並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