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人,使用的人,整備的人

Nov 11, 2013

鐘錶雜誌在講錶的時候比較少講到後勤整備這一塊,但其實它應該是跟設計製造同等要緊的。

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裡頭出現過這樣一段話:「機器是很誠實的,只要設計的人、使用的人、整備的人不搞鬼,它自己是不會作怪的。」精確的字句現在已經記不清楚了,不過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當年看到的時候只是覺得這段話很酷,但以我當時的經歷事實上對話裡的體會並不深刻,倒是現在在靠寫這個維生了,再回頭想起這個說法的時候卻是感觸良多。

 
如果要用這個說法來看今天的錶界是饒富趣味;當然其中可能要作一點擴大詮釋會更精確,像是所謂「設計的人」應該還包含了製造生產,這樣會更符合目前業界的生態。透過這個標準來簡視錶界的很多現象,有時候會意外地得到很有趣的觀點。像是講到大家為什麼喜歡勞力士,用這個標準來看可以歸納出,因為它的設計製造很紮實,後勤整備很強大,這讓使用的人可以放鬆一點——你看每次講到勞力士的好,最常聽到的就是不用太寵它,戴著它上山下海都不怕,一方面是因為它設計得好操不壞,另一方面就算操壞了送修也讓人很放心——事實上有不少人推薦勞力士的首要理由就是因為它的維修保養很好,而保修好到可以成為人家推薦它的主因,像這樣的例子在市場上可是鳳毛麟角。 
 
而隨著你玩錶的不同階段,你對這三個象限重視的比例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我昨天寫到一款獨立品牌的錶,錶款的顯示方式非常好玩,機械結構也妙,要是幾年前我寫到它的時候一定會大贊特贊,不過昨天那篇文章裡我只平鋪直敘地介紹了它的功能而已,因為現在的我看到這種錶只會想到四年後你要洗油的時候不知道這個牌子還在不在(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獨立品牌都這麼險惡啦,不過這家的資料讀得愈多我對它是愈有疑慮)。 
 
再換一個角度來看,有些設計的人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用整備的腦袋在思考的,像是方形的擺輪微調螺絲是為了方便師傅調快慢,每轉一個面固定就是差幾秒,不用反反覆覆的喬,或是將夾板依照輪系的功用作分割,讓師傅不用為了修一個小地方就得把整枚機芯都給拆了,像這樣的設計都是基於維修考量,也許做出來的機芯沒那麼漂亮,不過對這枚機芯往後的一輩子卻是安排得更加妥當。現在我對這樣的設計也愈來愈有好感了。 
 
機械錶的文案很愛說甚麼好好照顧它的話一隻錶可以代代相傳,這種說法當然是事實(大部份的時候),只是被講得有些浮濫,我們聽得也有點麻木了,不過如果你用設計、使用、整備組成的觀點來看機械錶的話,你會發現這三者共同建構了機械錶的宇宙觀(雖然這樣講有點煽情),只要他們互補和諧地運作下去的話,一只機械錶是真的可以不作怪地走上百年的。你不覺得這樣的宇宙觀很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