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日本的第一隻手錶(下)

Mar 18, 2013

一百年前日本的第一隻手錶

(承前)仍然是關於面盤的部份。由於是日本國產手錶黎明期的製品,因此面盤的品質頗有些參差不齊,最能夠看出這一點的例子就是一種通稱為「煉瓦干支」的版本,這種版本的面盤外圈標示有軌道式刻度,跟其他版本的相比,這種版本的完成度明顯地比較低,一看就讓人有種「果然是國產品」的感覺。直到1913年以前,日本人講到腕錶指的自然都是舶來品,懷錶雖然比較早就開始自產了,不過國貨和外國貨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還是有差,事實上這個成見直到今天都仍然存在。言歸正傳。早期Laurel面盤的版本既多,不過要利用面盤的版本來判斷生產年份的先後卻有些為難,有些人認為所謂的煉瓦干支是最早的版本,不過本書的作者對這種說法卻不以為然,這裡我們姑且諸說並存以為參考就是了。

接下來是錶殼的部份。就像面盤的版本一樣,Laurel錶殼的各種樣式之間也很難說那一種才是正統,這裡姑且只能以現存古董錶的數量多寡來稍作區分了。最常見的是一種上下都採用活動式錶耳的版本,也就是SEIKO這次在100週年紀念款的相關介紹中引用的那款,這一版通稱為「專賣型」。錶殼的結構在這個時候還保留了很多懷錶的痕跡,像是側面還有鉸鏈,整個錶殼可以從側邊掀開等等。材質的部份,專賣型現存的古董錶清一色都是標示有"0.990"的銀製錶殼,不過在另一種採用固定式錶耳的「巴黎型」中倒是看得到鎳製的錶殼。

不論版本,原廠的錶殼上都會刻上"SKS"的字樣;SKS是「精工舍(Seikosha)」的縮寫,Laurel的面盤上寫的並不是Seikosha而是LAUREL,因此這裡的SKS算是錶款的外觀上少數看得出SEIKO ID的部份。附帶一提,SEIKO在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之後開始以「セイコーシャ(Seikosha)」標示懷錶,「セイコー(Seiko)」則是用來標示腕錶,這也是セイコー這個名字第一次獨立出現,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時分針的樣式有所謂的「先丸(針尖是圓形的,當是指寶璣式指針)」、「先菱(針尖是中空的菱形)」、「笹葉(應是柳葉針)」等等,不分樣式一概都是鐵針。就像之前提到的,錶殼和指針的樣式並不足以判斷生產年份的先後,不過錶殼上刻有番號,假設這個番號是依據生產順序編列的話,應該可以當作分辨製造年代的參考。

Laurel是SEIKO最初的手錶,生產起來算是相當艱辛,以當時SEIKO的產能一天可以製造200隻懷錶,然而腕錶卻只有30隻,甚至更少,生產的狀況由此可見一斑。價格的話,1921年(大正10年)的時候一隻的定價是16圓75錢。

之前我去採訪SEIKO時計資料館的時候,館方人員曾經說過一句「SEIKO的歷史就相當於日本的鐘錶史。」這句話基本上是沒錯的,不過在讀過愈來愈多資料,知道日本在戰後還出現過不少曇花一現的小錶廠之後,我變得比較不會輕易搬出這句話來了。但是至少在今天提到日本第一隻國產手錶的時候,這句話對SEIKO來說是當之無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