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ANGE&SOHNE朗格重建歷史路

Nov 11, 2012

朗格重建歷史路

1990年,朗格創始人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Ferdinand Adolph Lange) 的曾孫瓦爾特•朗格 (Walter Lange),成立Lange Uhren GmbH。當時格拉蘇蒂一些極具天分的鐘錶製造家創造出的獨特腕錶,與瑞士腕錶相比也毫不遜色。朗格以近乎失傳的鐘錶技術作為品牌特色,將費爾迪南多 •阿道夫 •朗格的創作精神永傳於世。

朗格 (A. Lange & Söhne),於1994年再度重返製錶業的舞臺。這個製錶廠的蘇醒,終止了來自德國薩克遜州 (Saxony) 超卓機械腕錶的一段長達50年的非自願性消失。
朗格的歷史該當追溯到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他於1815年2月18日出生於德累斯頓 (Dresden),年輕時以學徒身份跟隨曾經負責德累斯頓皇室塔鐘製作與維護的著名鐘錶匠約翰•克裏斯迪昂•古特凱斯 (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這段期間,他也在工藝學校上課,並利用數不清的夜晚自修英文與法文。 1837年,阿道夫•朗格結束學徒身份,口袋裏裝著師傅古特凱斯的推薦信,就隻身前往巴黎,並順利受雇於著名的鐘錶匠約瑟夫•馮德士•永尼爾 (Josef Thaddäus Winnerl)。四年後,即使已晉升為鐘錶廠管理員,阿道夫•朗格還是選擇離開,前往英格蘭與瑞士修習更多的鐘錶技藝。這段期間,他於旅行工作簿所繪製的機芯圖與零件細節,例如以數理來研討齒輪與小齒輪的比例,已成為今日相當著名的文獻資料。而這本如同鐘錶史「大憲章」的書籍,更成為瓦爾特‧朗格 於1990年發展新事業不可或缺的繼承依據。
朗格重建歷史路

當阿道夫•朗格回到德勒斯登,又重新受雇于老師傅古特凱斯。1842年,阿道夫•朗格娶了贊助人的女兒安東妮婭 (Antonia),並成為自己岳父事業的合夥人,但他不僅只是一名有天分的製錶家,也是一位相當博學的學者,更是個相當虔誠且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宗教家。為了改善厄爾士山區居民普遍存在的貧困現象,他於1843 年展開一連串計畫,利用書信與請願書,以及與薩克遜州政府部門的協商,成功遊說在格拉蘇蒂成立一間鐘錶工廠。這個貧困的地方,曾經以產銀著名,但隨著銀礦被開採殆盡,這個小鎮也逐漸被遺忘,對世人來說,它不過是個泥濘難行、每週只有一班郵車會去收送信件的偏僻地方。但朗格選擇在此設立了第一家工作坊來指導弟子如何生產鐘錶、改良機械,在會計的成本概念,以製作更為精準、更具統一規格的鐘錶零件為職志。

這個作法相當費時費力、極為困難,但同時也相當勇敢,結果卻很值得。朗格的遠見很快就有了實際成果:當他所設立的工廠成功運作之後,許多專業的珠寶、螺絲、齒輪、游絲、平衡擺輪或指標的製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在格拉蘇蒂一帶成立。此外,在擔任格拉蘇蒂鎮長期間,他對當地的公共設施也做了相當大的建設與改善。他的工廠運作仰賴表殼工人、鍍金工人及雕刻師,以及其他三間向國外採購零配件的工廠,這些人許多都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1878年,與朗格在學術上熱情交流的朋友莫里茨•哥士曼(Moritz Grossmann) 成立了鐘錶學校,這所學校成為德國鐘錶業的推進器,對有心成為鐘錶匠的人提供了實務與理論上的訓練,格拉蘇蒂從此可以自給自足,不再需要仰賴法國與瑞士提供鐘錶人才。
朗格重建歷史路

一直到工廠因為二次世界大戰被政府徵收之前,朗格腕錶早已晉身世界上最有名望與廣受歡迎的計時器之一。1951年,格拉蘇蒂的製表公司全部被收歸國有,並且被更名為 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曾經裝飾在許多腕錶面盤上的驕傲名稱也因此逐漸被遺忘,朗格的光芒也因而殞落,成為一個表壇的傳奇故事。

直到東西德統一,朗格家族的瓦爾特朗格力圖重振家業,與萬國表(IWC International Watch Co)當時66歲的總裁君特•布朗藍 (Günter Blümlein) 及瑞士沙夫豪森 (Schaffhausen) 處長,於1990年12月7日一起創立了Lange Uhren GmbH重新再度譜寫朗格家族的製錶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