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詩丹頓的祕密 (連載故事第十回)

Sep 8, 2011

萊特兄弟使用的腿錶,機芯由江詩丹頓提供
萊特兄弟稍稍低頭,就能看到大腿上的江詩丹頓錶。
1889年巴黎舉辦了萬國博覽會,其後半世紀是現代主義蓬勃發展的時代,也是金屬大量出現在建築物、工藝產品、藝術品的年代。各種類型的博覽會是鐘錶廠商揚名立萬的好機會,以巴黎的萬國博覽會為例,參觀者多達3,000萬人次,任何廠商都鮮少能有機會將產品一次展示在這麼多人面前。江詩丹頓積極參與所有博覽會,在會中展出最新研發的製錶技術以及作品。
巴黎鐵塔,現代主義重要建築,以鐵格子取代先前常見的熟鐵建築,圖片由江詩丹頓提供

1890年以前,江詩丹頓技術研發重點並不在於如何將複雜功能錶安置在錶中,而是如何以更有效的方式大量生產,例如在1887年時,它便一次生產同系列超過30款的錶,在美國錶大軍壓境的當時來說,大量生產又能確保品質是廠商存活的一大關鍵。而這系列錶中,更有全世界最早的手錶在內。手錶雖然早從16世紀就已經出現,但多半珠寶首飾的性格高過鐘錶,被達官貴人當做誇耀財富的飾品。大量生產的手錶則晚了數百年才出現。江詩丹頓這款大量生產的手錶專為女仕製作,以錶圈上鏈,它也是1889年巴黎萬國博覽會出的得獎作品,至今在江詩丹頓博物館中仍能見到它的身影。

1810年江詩丹頓製作的戒指錶

Philippe-Auguste Weiss卒於1899年,次年由Georges Grandjean接替他的職位,Jean-Francois Constantin則掌管整個公司。Grandjean在保存江詩丹頓的歷史資產上有卓越貢獻,他最早注意到歷史資產的價值,並且經常從外頭買回江詩丹頓生產的古董錶,如今江詩丹頓博物館裡極大部份收藏都由他開始。

從189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瑞士鐘錶業其實處於不錯的榮景中,尤其是江詩丹頓。南美洲市場如巴西、阿根廷的需求逐步上升,Grandjean的管理能力尤有助益,他不只關心市場現況,也注重未來展望。在江詩丹頓的出貨紀錄裡,可以看到許多名人都是它的客戶:法國畫家莫內(Claude Monet)在1899年遊歷瑞士時,訂了一款江詩丹頓錶;1901年時羅馬尼西的瑪莉王后也訂製了一款極精密的天文台錶;拿破崙的孫子、中國的大使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江詩丹頓,塞爾維亞的彼得國王更訂製一整打的天文鐘以及琺瑯懷錶,同時給予江詩丹頓御用鐘錶供應商的榮銜。

20世紀初期江詩丹頓製作的琺瑯鑲鑽胸針錶
為了因應平價美國錶席捲市場而開發的新生產技術也派上了用場,1904年江詩丹頓接到瑞士射擊協會的禮品錶訂單,同款式的錶一次就必須出貨300只;次年來自希臘鐵路公司的訂單數量還要更大。這個時期江詩丹頓也不乏極複雜錶訂單,在1901年時,日內瓦天文台的紀錄裡就記載了一款複雜的大自鳴計時年萬年曆陀飛輪錶,由一位來自波斯的客戶所訂購。另一件有趣的時計則是萊特兄弟在第二次飛行時所訂購的錶,這款錶由萊特兄弟自行設計,以極長的皮帶固定在大腿上,而錶的本體則是江詩丹頓所供應的天文台等級懷錶。萊特兄弟這一次的飛行距離由第一次的40公尺大幅增加到1公里,其間若需要知道時間,稍稍低頭就能看到大腿上的江詩丹頓錶。
1889年江詩丹頓得獎作品

如果不能兼顧技術與美學,似乎就不能成就江詩丹頓的獨特地位。它的博物館裡保存了兩只這個時期裡生產的胸針錶,這類型的錶供仕女佩掛在平常飾以胸針之處,因為它用來代替胸針的裝飾作用,因此經常採用極高度的珠寶技巧製作。兩款錶以及搭配的胸針都保存良好,其中一款琺瑯錶有著同樣寶藍色系的鑲鑽藍色琺瑯胸針;另一款則結合了金雕、畫琺瑯以及鑽石鑲嵌等頂級珠寶裝飾技巧,呈現出強烈的新藝術(Art Nouveau)時期風格,這款錶在1906年米蘭的商展中得到首獎,新藝術風潮始於1880年代的法國,在1910年達到高峰;由此也可以見到江詩丹頓對時代藝術潮流的關心與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