錶廠直擊新錶製作!傳統工藝現代態度 BOVET建構全新播威樣貌
Jun 18, 2025

BOVET播威講究高度自製,在某種程度來說,似乎非得如此才能完成品牌首腦Pascal Raffy先生的各種奇想。今年新推出的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獨特時區形式便是出於他的提案。於是,品牌耗費數年終於完成他的願望。
今年BOVET播威在錶展期間推出全新的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簡單說是品牌在2024年發表,毫不意外在當年度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拿下非凡機械獎項的Récital 28 Prowess 1的簡化版。移除了萬年曆與陀飛輪,將主軸放在更實用的時區功能上。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大重點自然是品牌費時6年研發的滾軸世界時間顯示。作為這次腕錶的主角,尺寸也放大到整個面盤,相較Récital 28的偏心設計(畢竟面盤還要擠入陀飛輪,萬年曆)自然有更好的判讀性。

不明究理的人可能看到殼型會因為錶側的按把直覺聯想到計時碼錶,但其實不是。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是目前唯二(第一當然是Récital 28)能夠顯示世界協調時間UTC、美洲夏令時間AST、歐洲與美洲夏令時間EAS,以及歐洲冬令時間EWT的錶款。不過Récital 30這次還特別加入了針對印度的半時區,多增加一枚「時間偏移」指針。成為目前唯一能指示包括印度新德里等全球25地時間的腕錶。不過這枚指針可以依據錶主需求調整,移除,或者換為其他半時區、甚至3/4時區都可以。

中央為所在地時、分指針,以及以不同樣式表現的半時區時間指針,並與日夜顯示同軸。外圈24小時環則對應更外圍的時區代表城市名稱轉軸。按壓2點位置的按鈕,便能快速設定時區為UTC、AST、EAS或EWT等時區模式,而相對應的城市名稱轉軸便會旋轉90度,顯示當下正確時區城市。4點位置按鈕則能以小時為單位,快調中央24小時環,讓錶款時區設定更為快速便利。另外,最外圈分鐘刻度環2點與4點處也有圖案表示,顯示腕錶目前時區狀態。
新設計的殼身,直徑42mm,加上半圓拱型藍寶石水晶鏡面,厚度12.9mm。錶耳特意的下凹設計,實際配戴貼手舒適,帶些弧形的薄身外殼,正裝穿搭也服貼不會卡袖子。說明在設計時的全面考量。此外,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很特別的是同步推出鈦金屬的一般版本與18K玫瑰金的印度新德里時區特別版。除了材質配色差異。印度特別版將所在地時間指針設定為印度時間,第二地時間指針為世界其他時區的分鐘。

全新Récital 30世界時間腕錶,除了創新時區功能的研發製作全出自自家廠房外,另別具有里程意義的,是鈦金屬版本的錶殼是由位於瑞士特拉梅蘭(Tramelan)的DIMIER 1738錶廠首度自行製作的錶殼(玫瑰金錶殼則預計2026年啟動)。對大眾而言這可能無所謂,但對播威而言,這代表品牌追求的全面自製又前進一步。今次趁著錶展期間,我們也前往播威DIMIER 1738錶廠以及Val-de-Travers的Château de Môtiers城堡總部拜訪。

整合上下游錶廠
近代播威是2002年由Pascal Raffy收購並著手復興的,建立初期便已經確定希望能整合A to Z的全面產線。因此在2004年買下專門開發複雜功能模組的Aubert Complications,之後2006年購入前身為Progress的STT機芯廠、SPIR-IT游絲廠以及Aigat衝壓加工廠,整合為目前品牌研發製作主力的DIMIER 1738。
之後又買下原屬於Bovet家族的Château de Môtiers城堡作為品牌行政總部以及歷史博物館,並將原先位於日內瓦的面盤與珠寶鑲嵌廠搬遷於此,在此建立專門複雜高複雜功能組裝,金雕、彩繪、琺瑯等藝術的高級工坊,逐步建立更完整的製作體系。

高度自製除了能更好地管控品質,也能更靈活地接受客製訂單(播威表示非常歡迎客製),目前品牌年產約1000只,其中35%左右便是訂製款。而從另一個現實層面,播威本身錶款的產量不大,自製能力越高,除了能夠自用外,也能夠外供零件,以此增加收入。

完成Raffy先生創意的核心
就像科技工廠,或者任何公司,錶廠並不是任何人推開大門就可以到處亂看的。為了不干擾員工、避免機密情報外洩,以及時間實在有限,這類參觀行程更像是品牌依據所想溝通的重點規劃出兼具精彩度與保密的主題導覽。因此雖然不少品牌標榜有完整的製作能力,但通常只會看到希望溝通的主軸,至於核心技術則碰運氣,或者只能看不能拍照。而播威錶廠最特別的是。全部都能拍照!真的不能拍攝的(例如有藏家肖像的訂製錶款,或工作桌上來自其他品牌的零件規格訂單)也僅是口頭告知。

進入DIMIER 1738的第一站是一組六人團隊組成的研發中心,主要在於錶款外型、結構的設計,由於總裁Raffy先生也會參與討論與建議,因此有些時候也更像是要完成他想像中的功能(例如Récital 28便是出於他的建議)。或許也是因為老闆直接加入討論、而且提供跳脫常規的想法,在他的影響之下,設計團隊也更有底氣大膽揮灑創意,設計出風格獨具,有別於眾的錶款。
邁向全面自製
相較設計部門的精緻,DIMIER 1738廠內佔地最廣的是製作各式零件的CNC區。品牌追求高度自製(並持續提升中),目前已達到95%自製。舉凡面盤零件與各種處理、機芯零件與各種表面處理,部分錶殼,甚至擺輪、游絲,以及手工雕刻、組裝、QC等都會在這區完成(更高規的則是在城堡完成)。目前除了藍寶石鏡面與鱷魚皮錶帶,只要瑞士有原料的希望都能自製。也就是說,假設哪天他們養起了鱷魚,我們就知道原因了。

一如大多現代化錶廠,由電腦控制的全自動CNC機器處理包括面盤、機芯零件等的金屬切割、沖壓以及大致打磨等步驟。無需太多人力,只需預先設定好時間、模式,補充材料即可。但有別於大多錶廠,DIMIER 1738廠內有很大的區塊,保留名為Stamping的傳統機具製作,這主要是以半自動機械製作更纖薄細小且大量需求的零件。
經驗老道的工匠需要先製作出符合規格的金屬模具,接著再以半自動機械壓切出一個個零件粗胚(之後還有其他細節處理)。簡單說就有點像傳統糕餅壓模。但由於半自動機械壓切有一定的危險度(切到手之類),據說越來越少錶廠使用,如今也算是半失傳的技術。鐘錶學校不會教授,需要工匠自行摸索學習。播威保留這樣的技術,當然不是為了思古幽情,廠方表示相較於現代化的全自動機械,大量製作零件時,Stamping會更有效率。

或許有人會問「播威年產不算多,有需要這麼大量零件?」播威或許用不到這麼多,但工匠桌上一疊來自其他品牌的規格訂單讓一切盡在不言中。
山中製錶城堡
錶廠大同小異,但播威不同的是,他們還有一棟數百年的城堡!此處集合了品牌總部、歷史博物館,以及高複雜工坊。腕錶大部分從設計、零件製作、組裝測試等大部分環節會在DIMIER 1738錶廠完成。零件、面盤等加工處理由不同工匠完成後,最後再由同一位製錶師手工組裝完成。

而錶款在DIMIER 1738完成初步檢驗後,則會依造需求送到城堡總部進行後續。可能是更高階的裝飾工藝、或者二次組裝,精密檢驗。高規製錶工坊佔了約莫一個閣樓的空間,重新佈置的閣樓完全就是現代工坊樣貌。小而美,小而精,舉凡高複雜功能組裝(例如Récital 30世界時區腕錶就在此處完成)、珠寶鑲嵌、彩繪,以及其他訂製錶款都在此區完成。播威錶款並不標榜Swiss Made而是標榜SWISS Handcraft,除了認為自身自製比例遠遠超過Swiss Made標準許多,另一便是因為強調自家的手造感。
文/黃兆慶 資料提供/ BOVET 特–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