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納海萬年曆木星儀 還原太陽、月球、木星及其衛星位置
Apr 1, 2025

以伽利略·伽利萊 (Galileo Galilei) 獨到的見解,結合沛納海的精湛製錶工藝,沛納海木星儀 (Jupiterium) 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引人入勝的天文世界。這座天象儀以高複雜的機械結構,向才華橫溢的義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致敬,他勇於革新的科學精神與沛納海在製錶技術上的不懈追求相互呼應。此座大型機械裝置於 2025 日內瓦鐘錶與奇蹟錶展上亮相,其寬 75 公分、高 86 公分,總重約 110 公斤,重現伽利略所揭示的宇宙與其迷人的運行軌跡。

1610 年,伽利略的觀測數據為證實地球並非宇宙中心的觀點提供了關鍵性的證據,並撼動了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地心說。伽利略借助望遠鏡,發現了四顆環繞木星運行的衛星,也就是現今人們所說的伽利略衛星:Io(木衛一)、Europa(木衛二)、Ganymede(木衛三)和 Callisto(木衛四)。品牌以此為設計靈感,使沛納海木星儀得以重現此天文學家的觀測視角。地球位於整個天穹球體結構的中心,其他星體則在其四周運行。準確還原了太陽、月球、木星以及其四顆麥地奇家族 (Medicean) 衛星的位置。

星體軌道由手動上鍊結構引導驅動,並搭載萬年曆的功能,以單行顯示窗呈現,實際模擬天體運行。機械結構內設置了 8 個發條盒,每小時振動 18,000 次,每個發條盒均備有一根 4 公尺長的發條,總計 32 公尺長。這也是木星儀40天動力儲存的關鍵,為整個機械的日常運轉和複雜功能的穩定執行提供動力。這款沛納海萬年曆機芯在 2099 年之前無需調校,可精準顯示日期、星期、月份和年份,並能自動識別大小月以及閏年。每到世紀末,僅需讓製錶師拆解機芯橋板,將百位年盤旋轉 90 度,即可繼續計算並顯示年月日,直至 9999 年。
天穹球體由南北兩個半球構成,中間以一條象徵地球赤道的金屬帶相連,金屬帶上鐫刻著十二星座的符號。天體球每 23 小時 56 分 4 秒完成一次公轉,意即一個恆星日。義大利在木星儀中央的地球模型上佔據了顯要的位置。從正面看,義大利剛好朝向外側,清晰可見。

藉由此設計可以看出,木星儀不僅是強調沛納海的義大利根源,同時也展現出伽利略的觀測視角,以此紀念他對天文學乃至整個科學界的重大影響。沛納海木星儀具備了製錶領域中罕見的逆行功能,重現行星「逆行」的天文意象,意即從地球的視角,行星看似反向運行的視運動軌跡。這種視覺上的反向運動,源於地球與其他行星在各自軌道運行時的相對位置和相對運動。

為了模擬此現象,尤其是木星及其衛星群的逆行狀態,沛納海研發出專利的機械裝置,清晰呈現出木星在特定周期內減速、逆行、恢復正向運動的完整軌跡,而該運動正是地球在公轉軌道超越木星時所產生的觀測效應。精密齒輪與平衡錘所構成的高複雜系統控制著各天體的位置與運行狀態,讓沛納海木星儀得以呈現宇宙運行的真實樣貌,同時也於此完美展示了天文藝術與高超的技術水準。代表宇宙穹頂的球體與星座圖一起旋轉,與我們在地球上觀察到的星空如出一轍。沛納海木星儀包含1,650 個精心打造的零件,大部分由鈦金屬製成。鈦金屬輕巧堅固,在有效減輕總重量的同時,也強化了複雜的機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