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陀飛輪兩地時間紅金腕錶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陀飛輪兩地時間紅金腕錶PAM01060 專屬的紅金陀飛輪

Sep 14, 2022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型號PAM01060/直徑47mm Goldtech紅金錶殼/時間指示、兩地時間、24小時顯示、動力儲存顯示與30秒陀飛輪/P.2005/T手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6日/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50米/參考價NTD 5,150,000

沛納海PANERAI在2021年底推出的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腕錶PAM01060,使用品牌獨家研發的Goldtech紅金,以及藍色的鏤空P.2005/T手上鍊機芯,是沛納海近年來少見的貴金屬陀飛輪。

過去沛納海所推出過的鏤空版Luminor Tourbillon GMT錶款,已經使用過陶瓷、DMLS直接金屬雷射燒結鈦金屬等特殊錶殼材質,主要是為了展現品牌創新與前衛的設計風格。但是沛納海在2021年11月底所推出的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陀飛輪兩地時間紅金腕錶PAM01060,卻是品牌首次推出使用貴金屬Goldtech紅金錶殼的新款式,同時搭配藍色的鏤空P.2005/T機芯,成為近年來最耀眼尊貴的陀飛輪錶款。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
翻滾式30秒陀飛輪。位於10點與11點鐘位置的陀飛輪裝置,採用特殊的翻滾式設計,由四番車連接傳動齒輪,使陀飛輪軸心轉動,而另一端的擒縱輪會與傘齒輪互動,使擺輪持續運轉。

全新的PAM01060雖然延續先前鏤空面盤的設計,但是廠方移除原本的錶圈,直接將阿拉伯數字和棒狀時標朝外移動,同時將時標放大、增加立體感,使面盤空間加大,讀取數字也自然更為輕鬆。有鑑於早期的紅金材質,存在著容易氧化與易磨損等缺點,因此本款腕錶所採用的Goldtech紅金由沛納海創意工坊研發,含有少許鉑金(0.4%)與較高比例的銅(24%)。透過兩種材質的運用,使得腕錶擁有濃厚獨特的顏色,並擁有極高的耐磨損和抗氧化性。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
六日動力儲存顯示。由於P.2005/T機芯具有三發條盒,所以動力儲存可長達六天。但沛納海自2019年推出PAM00768錶款之後,便將原先錶背的六日動力儲存顯示,移至面盤的七點鐘位置。

回顧過去沛納海的陀飛輪發表史,廠方在2007年推出首款陀飛輪Luminor 1950 Tourbillon GMT腕錶PAM00276,內部搭載自製的P.2005手動上鍊機芯,具有獨特的翻滾式陀飛輪結構,也就是陀飛輪內的擺輪會與面盤呈現垂直或水平狀的多姿態運作,但傳統陀飛輪的擺輪僅會與面盤呈水平狀運轉旋轉,同時框架的旋轉速度提升至30秒一圈。因此,配戴於手腕上的翻滾式陀飛輪,就像是一個持續滾動的裝置,能發揮其多方位等時的優勢。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
實用的兩地時間功能。P.2005/T機芯還具有兩地時間功能,可透過錶冠快調短時針,除了中央的12小時制兩地時間指針外,三點鐘位置的日夜顯示指針,可提供配戴者辨別第二地的日夜狀態。

而鏤空版本的P.2005/S機芯,則是首度出現在2010年的兩款PAM00348與PAM00350陀飛輪腕錶之中。但是PAM01060錶款所使用的P.2005/T機芯,則是在2016年,隨著PAM00578錶款一同推出,它是世界上首款使用直接金屬雷射燒結技術錶殼的錶款。

而傳統的機芯夾板都是由黃銅製造,但為了配合PAM00578錶殼的輕盈特性,所以沛納海選擇鈦金屬來製作機芯,可將機芯的整體重量減輕35%,整體重量更降低至23公克。如今沛納海再次將輕盈化的P.2005/T機芯運用在最新的陀飛輪錶款之中,同時賦與全新的藍色外觀。

沛納海Luminor Tourbillon GMT Goldtech
P.2005/T手動上鍊機芯。本枚機芯以鈦金屬打造,結合輕巧鏤空結構,總重量僅有23公克,但卻內藏精密的陀飛輪裝置,以及長達六天的動力的三發條盒結構,同時這也是P.2005/T機芯首次採用藍色的表面鍍層。

從鏤空的夾板中,可窺見兩個發條盒,但其中一個發條盒還串連著第二個發條盒;因此透過這三個發條盒,可提供長達六天的動能。此外,P.2005/T機芯還具有兩地時間功能,可透過錶冠快調短時針,除了中央的12小時制兩地時間指針,三點鐘位置的日夜顯示指針,可提供配戴者辨別第二地的日夜狀態。

資料提供/沛納海PANERAI 0800-201-868
文/陳韋仁 133-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