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得單純也更合手 IWC大飛行員Big Pilot 43mm

May 18, 2021

IWC大型飛行員腕錶Big Pilot 43:直徑43mm不鏽鋼材質/時間指示/82100自動上鍊機芯/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100米/參考價NTD 276,000

2021年的手錶設計趨勢之一,就是手錶的尺寸變小,不過,你絕對沒想到的是,連IWC的大飛行員Big Pilot(以下簡稱大飛)都把尺寸下修了!

因為從2002年IWC第一次推出大飛46mm之後,大飛就一直保持如此壯碩的尺寸,即便中間歷經面盤細節的改款、內部機芯的優化、錶殼材質的變更等等,大飛依舊是大飛,就跟它的名稱一樣大,如同IWC飛行員系列的護國神山般屹立不搖,而這次大飛從46mm一次下修到43mm,絕對是20年來最大的變革!

從1940年IWC為德軍製作了軍用飛行錶(左),一直到2002年IWC重新推出復刻版(右),針對過去飛行錶的設計元素詳實規劃,不僅讓軍錶成為高級腕錶的一部分,更讓IWC成為近代飛行錶的設計正宗。

IWC的大飛對小編來說,一直是個特別的存在,因為提到飛行錶時,幾乎沒有任何意外下,第一直覺就會想到它,宛如大飛定義了現代人對飛行錶的規格概念。而今日我們對飛行錶的刻版印象,其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空軍飛行錶,即便當時並不只有IWC替德軍製造稱之為B-uhr的軍用飛行錶(當時的製造商還包括朗格A. LANGE & SOHNE、STOWA、WEMPE、LACO等品牌),或許正是因為IWC在20年前的成功復刻及市場行銷,也讓IWC拿到近代正統飛行錶的No.1。

也因為延續著德國飛行錶的歷史,至今所謂飛行錶的設計要件包括了:尺寸要大(因為當時戴著護目鏡的飛行員得要清楚閱讀時間。);洋蔥型的大型錶冠(當飛行員戴著厚重的手套時,還能夠調整時間。);面盤上12點鐘位置的三角雙點定位標(這讓飛行員可以清楚辨識手錶的12點鐘位置);搭配雙鉚釘加長型皮帶(這讓腕錶能束緊於飛行夾克的袖子外面。);最後則是能夠抗磁的機芯(飛機在空中會直接受到地磁的干擾,長期下來會讓機械機芯變得不精準。)

IWC大飛43保留了面盤上的三角雙點時標以及大型洋蔥型錶冠,而單純的大三針面盤更接近德式飛行錶的原始概念,藍面更是一個主流的色彩加入。

如果說,2002年大飛的首次復刻是把軍錶變成了高級腕錶,那麼2021年大飛的改款,必然是朝向更現代的模樣邁進,也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夠配戴上它,不再因為它巨大的身形而退避三舍,所以一次下修了3mm,雖然比起今年39到41mm的主流尺寸還是稍大了些,但就大飛所背負的飛行錶歷史而言,已經是誠意十足。

當然,它仍保留了面盤上的一些細節元素,包括12點鐘的三角雙點時標,以及大型洋蔥型錶冠,同時第一次增加了原本使用於過去小王子(Petit Prince)限量版才有的藍色面盤,不過,之前就擁有小王子版的人也別覺得委屈,儘管都是藍色,兩者的視覺設計其實有很大的區隔。

82000系列機芯延續了IWC經典的8451啄木鳥自動機芯,機芯尺寸適中,能輕鬆運用於不同系列中,其中黑色的陶瓷勾爪搭配黑色陶瓷上鍊齒輪,可說是相當顯眼。

最主要隨著尺寸的縮小,IWC取消了原本的七天動力儲存及日期顯示,等於說,犧牲了功能及尺寸,換來的是今日強調的合手及配戴感,甚至功能的純大三針化,也更接近原始飛行錶的樣貌。

當然,內部機芯也由老而彌堅的51111型自動上鍊機芯,換上了從2018年推出、新一代82000系自製機芯的82100自動上鍊機芯,動力儲存仍有60個小時,尚符合現代人的配錶習慣及需求,不過,少了日期確實是有一些些可惜,另外原本的實心底蓋也改為透明底蓋,雖然不再具備之前的防磁軟鐵,也少了較佳的抗磁能力,但卻有了欣賞機芯的機會,尤其82100具備搭配陶瓷零件的比勒頓、俗稱啄木鳥的上鍊結構,兩隻黑色如鳥嘴的陶瓷勾爪搭配黑色陶瓷上鍊齒輪,在整個機芯中可說是具備相當顯眼的辨識度。

大飛第一次搭配了EasX-CHANGE可拆式錶帶,質感更佳、拆卸更容易,輕壓錶耳後的按把即可拆下,更有三種錶帶可供選擇,上圖為皮帶及橡膠帶,下圖可看見皮帶、鍊帶後的按壓設計。

同時順應時代的潮流,IWC也把大飛加入了EasX-CHANGE可替換錶帶的快拆式設計,位在錶帶上的按鈕也非常簡易使用,同時除了既有的鉚釘式皮帶,還第一次提供包括鍊帶及橡膠錶帶,尤其鍊帶是全新的設計,採用五節式的結構,中央的兩個鍊結為亮面處理,其他則為霧面拉絲紋。

從錶殼尺寸、功能的單純化、可替換式錶帶的加入甚至防水更強化到100米,飛行錶的概念將更寬闊的被IWC向外推廣,當然更重要的是,連它的售價都因為這些細節改革,都變得更加親切呢!這一定讓你對心中憧憬的飛行錶距離,又更加接近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