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向G-Shock致敬?G-Shock又向誰致敬了?

May 8, 2020

金屬版的G-Shock
金屬版的G-Shock是他們對往更高價位移動的嘗試,而除此之外這幾年卡西歐還有其他地方也往高級錶品牌尋求了借鏡。

當千禧年後的這一波奢華運動錶潮流剛開始起來的時候我常常會說這些錶是高檔品牌做的G-Shock,大尺寸,誇張的造型,不斷強調錶款的防摔防震性能,這些主打的賣點其實都跟G-Shock沒什麼兩樣,除了它們裝的是機械機芯,然後定價比G-Shock多了兩到三個零之外。

當然,要為機械機芯——甚至是搭載了陀飛輪之類嬌貴功能的款式——提供跟G-Shock同級的耐用度在技術上絕對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以他們投入的成本來說賣那個價錢未必不合理,但如果單純從產品企劃和行銷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某種程度上這些品牌一開始就是要做出一種「賣給有錢人的G-Shock」,誇張和年輕化的造型才是這類錶款的本質,機械機芯或是複雜功能反而變成只是為了墊高價格而附加上去的元素了——仔細想想買這些錶的有多少人真的很關心機芯的機械結構了?而如果把外型一模一樣的錶款換成石英機芯的話它還有可能賣到這個價錢嗎?

反過來市場會發展到這個形態其實也是在回應消費者喜好的變化,這些新加入的年輕買錶人或許在口味上就還是偏愛G-Shock之類的風格,畢竟這是他們品味養成的淵源,而當他們的經濟能力成長到足以負擔高級錶的時候,一支「很貴的G-Shock」或許正是他們所追求的,奢華運動錶的崛起只是在回應這種需要而已。

話說回來G-Shock這個時候應該要覺得很欣慰吧,我自己安安份份地在賣我一支幾千塊的塑膠石英錶,想不到忽然有那麼多高高在上的品牌跑來跟我取經,儘管最後那個錢的賺法完全不同就是了(不過薄利多銷,卡西歐賺的未必就比較少了)。有意思的是最近反而是G-Shock作出了一些向高級錶取經的事。這些事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談,首先是他們在錶款外型的設計上開始參考起一些高級錶的設計元素,某些款式的輪廓、幾何造型或是細節部分依稀都可以看出其他品牌影子,市場上也早就有人指出這點。事實上我覺得這種情形無可厚非,量產的工業製品在設計上原本就是一個趨同、分化、再趨同的不斷循環,互相學習是一個正常的生態,相對地這裡透露出來的是近期在市場上主導手錶設計風格的是高級錶品牌,而非G-Shock之類的平價街頭牌子。

另一方面,除了設計之外G-Shock在產品價位上也開始往上流移動,這幾年炒得火熱的全金屬GMW-B5000、以及隨後衍生出來的各種貴金屬、鈦金屬或是金屬錶圈的款式就是這個趨勢的例證。這真的很有意思,前面說消費者想要一支很貴的G-Shock,現在就由卡西歐自己來做這支很貴的G-Shock——當然它的貴還遠遠搆不上奢華運動錶啦,不過在概念上是相通的。

這個發展同樣反映出高級品牌和平價品牌目前在市場上的勢力消長,再者Apple Watch問世以後,包括SEIKO和CITIZEN的低價位產品都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他兩家近年積極地發展中高價位產品就是為了彌補集團在低價市場的缺口;G-Shock不論是定價還是產品定位都跟Apple Watch有所區隔,重疊較少,從前幾年看到的銷量上也依舊強勢,只是同為日本兄弟另外兩家都這麼做了,卡西歐在這裡應該還是有感受到壓力,發展價位稍高的產品對他們來說或許是一種開拓新市場、同時也是分散風險的嘗試,而這個嘗試就目前看來效果還著實不錯。

趨同、分化、再趨同的循環不只發生在設計,市場整體的發展趨勢長期來看也有類似的趨勢,今天主導的一方自然會吸引到其他人的模仿,反過來某一天也許自己也有向人借鏡的時候,這都是正常的生態,反倒是在這過程當中要小心別流失了自己的核心價值,一個品牌成其為品牌的終極評斷到頭來還是由這點來決定的。